手机版
1 1 1

王曦:让中国制造参与国际尖端竞争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王曦在办公室。 资料照片

  他带领的科研团队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一举获得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他带领的“新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10年间,成为国内唯一有能力制造高端硅基材料“绝缘体上的硅”(Silicon-on-insulator,SOI)的企业,总资产由1300万元发展到如今的10亿元。

  对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王曦而言,正是他的两次选择,使得“让中国SOI与国际接轨、以中国制造参与国际高科尖端竞争”的目标成为可能。

  在祖国的怀抱里,才会大有作为

  1987年,提前一年从清华大学毕业的王曦来到中科院上海冶金所(现上海微系统所)读研。从步入科学研究起,王曦的主攻方向始终是离子注入技术。1996年,作为“洪堡”学者,他又远赴德国做研究。在得知“中科院要干大事情,要有大发展,也更需要人才”时,王曦义无反顾地带着夫人和出生才3个月的孩子回到祖国,投身于自己所热爱的科学研究。

  “作为一个科研人员,只有在祖国的怀抱里,才能脚踏实地去探索,才能实现自己的志向,才会大有作为。”谈起当初的选择,王曦说。

  当时,SOI新技术被IBM公司商业化,广泛用于超速计算机服务器中。这一国际上公认的“21世纪的硅集成电路技术”,在国内却因遭遇技术封锁鲜为人知。

  事实上,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上海冶金研究所就已经开始SOI技术研究并拥有了一些专利,但这些技术始终停留在论文里,不曾投入民用。面对这一状况,王曦感到,加大我国SOI技术的应用研究力度、进而实现工业化和商业化,迫在眉睫。

  凭借一腔热血,王曦带着团队开始了艰苦创业。1998年到2001年,仅3年时间,SOI就完成了走出论文、走出实验室的攻关阶段。

  高技术创造了高附加值

  产品做出来了,但并不成熟。王曦回忆说,最初做出来的SOI硅片,上面有许多如麻点一般的瑕疵。但3年后,一个个光润无瑕、晶莹剔透的圆片面市,他们完成了SOI材料技术的工程化研究。

  原材料价格只有20美元,但做成合格的SOI硅片的价格却高达250美元,高技术创造了诱人的高附加值。美国《半导体商业新闻》为此发出惊叹:仿佛一夜间,中国就“突然”冒出了一个现代化的高端集成电路硅基片企业。

  2001年,新傲公司的成立意味着SOI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企业。此时,王曦做出了第二次选择,他也将完成从科学家到企业家的转变,从“技术为上”到“市场为先”的蜕变。

  “创业远非想象的那么简单”。王曦坦言,当时脑子里纯粹是学术概念,对市场只有一种朦胧的感觉。终于,团队克服了种种困难,走出了创业之初的困境。如今,新傲已经成为国内唯一、国际屈指可数的SOI生产基地。

  “中国跟世界顶尖水平还有差距——实现零的突破只是第一步,瞄准世界顶级才是我们的理想与境界。”面对成绩,王曦仍然时时提醒自己。(记者 王有佳)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27日 05:55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