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曦院士展示他带领团队研发生产的光润无瑕、晶莹剔透的“三明治”SOI圆片(8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 刘 颖摄
王曦最为自豪的是自己两次改变人生道路的选择都是正确的——第一次,带着夫人和3个月大的儿子从国外回到上海报效祖国;第二次,围绕国家需求实现人生目标,创建公司实现新一代硅基材料SOI技术成果转化。
1996年,博士毕业后的王曦来到欧洲最大的离子束材料研究基地德国罗森多夫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第二年的秋天,正当他埋头科研时,上海微系统所所长途经德国,在美丽的莱茵河畔小镇科布伦茨,告诉他中国科学院正在实施知识创新试点工程,希望他回国发展。
1998年6月,王曦等不及还有一年才结束的“洪堡”访问学者研究,虽然有点担心儿子不能适应长途飞行,但还是婉言谢绝了德国研究所所长的再三挽留,毅然回国了。他说,作为一名科研人员,只有在祖国的怀抱里才能脚踏实地地去探索,才能实现自己的志向,才会大有作为。如今,王曦在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和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总体专家组副组长等岗位上的工作虽然非常辛苦,但他觉得十分充实也很有意义。
等待王曦的是他的第二次人生选择。他有很深的基础研究情结,而所领导希望他投身一项关系国家战略需求、经济发展主战场的技术转移和产业化工作——自主研发SOI材料,并让其走向市场。
王曦回国两个月之际,IBM宣布将国际公认的21世纪微电子新材料SOI应用于生产处理器芯片,带动一批著名半导体跨国公司进入这项技术的开发,也让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SOI技术研究,基础研究水平处于世界先进地位的我国材料学界深感震撼。SOI,是Silicon-on-insulator的简称,中文译为绝缘体上的硅。国际上公认,SOI在低压、低功耗电路、耐高温电路、微机械传感器、光电集成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微系统所虽然在SOI技术研究上取得过一些专利,但由于观念滞后和实验条件简陋,10多年的研究成果束之高阁,始终没有制备出可以真正投入使用的产品。这一切使王曦深深感到加大我国SOI技术应用研究力度,进而实现工程化和商业化已迫在眉睫。
王曦毅然担起重任,率领他的团队开始技术攻关,苦干3年,终于迎来了SOI产业化的曙光。2001年7月,微系统所发起成立了上海新傲科技有限公司,王曦和SOI课题组的几位骨干一同进入公司,科学家王曦转型成为企业家,这是他人生第二次重要选择。
融资、设备引进、技术突破、开拓市场……所有过程都充满艰辛。王曦说,每一个环节遇到的波折都足以使人放弃,仅融资就谈了100多家才宣告完成。但王曦和他的团队坚持下来了,永不言败的精神支撑着他们齐心协力奋战了几年,终于实现了SOI材料产业化,填补了国内空白,“高端硅基SOI材料研发和产业化”获得了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王曦说,做科学家尤其是应用学科的科学家,必须把自己的研究与国家的战略需要联系起来,要有大眼界,做大事,这样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成为党的十八大代表,王曦感到肩上又多了一份担子。他说,他在科研第一线工作多年,深知科研人员的心声,一定会积极建言献策提出诉求,呼吁从顶层设计入手,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实现激励机制突破,建立更加完善的国家创新体系,早日把我国建成创新型国家。(记者 沈则瑾)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