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栗战书:大力加强党建扶贫工作努力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目标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本文原载于《求是》,时间为2011年12月1日,转为仅为提供资料。

  贵州是全国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农村贫困人口占全国农村总贫困人口的1/7,是扶贫开发的“主战场”。多年来,贵州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扶贫开发、推动发展为“第一要务”,坚持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切实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方面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提高贫困农村发展的自身“造血”功能,有力地促进了扶贫开发工作和农村党建工作的良性互动,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紧紧抓住党建扶贫这一有效载体,在抓党建促扶贫方面作出积极探索

  贵州各级党组织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民生工程,紧紧围绕扶贫开发谋划和推动党的建设工作,把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用扶贫开发的成果来检验党的建设工作成效,真正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发展优势。

  坚持领导带头,建立党建扶贫工作新机制。省委坚持把搞好扶贫开发、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开展党建扶贫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有效载体,通过建立健全党建扶贫工作联席会议、质量评估体系,把党建扶贫工作纳入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副省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结合工作分工,在国家扶贫开发一类贫困乡建立28个党建扶贫联系点,进行集团帮扶、整乡推进,力争实现整体脱贫。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建立党建扶贫联系点6751个,坚持深入党建扶贫联系点调研指导,吃住在农家,同基层群众一起共商脱贫路子、共话发展大计,帮助贫困县乡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坚持重点突破,选派党建扶贫工作队定点帮扶。贵州农村贫困群众大多生活在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地方病高发区、地质灾害多发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生产生活条件恶劣。从1986年起,省委连续25年从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及中央在黔单位选派干部组成农村党建扶贫工作队,分赴50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和5486个一类贫困村驻点开展党建扶贫。按照建强一个好班子、带出一支好队伍、制定一个好规划、选准一个好项目、建设一个好阵地、完善一套好制度的目标,一年接着一年帮,一任接着一任干,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努力帮助贫困村理思路、建班子、找路子,加快脱贫致富、科学发展步伐。

  坚持整体推进,全面开展“万个支部结对,万名党员帮扶”。从2007年开始,全省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央在黔单位的党支部和党员,采取城乡党支部“1+1”结对、城乡党员“N+1”帮扶等模式,深入开展“万个支部结对,万名党员帮扶”活动,确保扶贫帮困覆盖到每一个贫困乡村、每一个农村贫困人口。广大机关党员干部心怀“民苦我忧、民贫我愧”之心,带着亲情、带着热情、带着责任,与帮扶对象真心交朋友,对帮扶对象政治上关心、经济上资助、技能上培训、生活上照顾、精神上慰问。全省1.18万个机关党支部、16.7万名党员参加结对帮扶,帮扶范围覆盖7331个行政村的党组织和118万多名困难党员、群众,实施项目4.5万余个,初步形成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以城带乡工作格局。

  深入开展“四帮四促”,为扶贫开发增添新翼。2010年,省委决定在全省开展以帮助基层学习领会精神、促进思想统一,帮助理清发展思路、促进科学发展,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增比进位,帮助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和谐稳定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四帮四促”活动,组织动员各级领导干部、机关党员带着感情、带着激情,深入贫困乡村和群众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地方,落实帮扶措施,协调发展资金,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明确94家省直单位对全省88个县(市、区、特区)进行整体挂钩联系帮扶,一定3年,不脱贫、不脱钩。派出“四帮四促”工作小组,督察督办、协调处理扶贫开发中的重要问题。

  二、党建扶贫工作推动了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在25年的扶贫开发实践中,贵州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从讲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搞好扶贫开发的重要意义,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艰苦奋斗的实际行动,挑战面前不畏缩,困难面前不低头,采取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全力打好扶贫开发这场硬仗,取得了显著成效。

  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全省各级党组织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最艰巨、最紧迫的政治任务,作为推动贫困落后地区发展最有效、最根本的出路,紧紧围绕改善农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基本素质、拓宽农民基本增收门路问题,带着责任和感情,带着资金和项目,带着智慧和方法扎实开展党建扶贫工作,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时期,全省减少贫困人口272.4万人,5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1641元增加到2010年的3105元,年均增长13.6%。扶贫工作实现了从解决温饱向巩固温饱、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和缩小发展差距的转变。

  农村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全省各级党组织坚持抓基层打基础,着力建设有本领、善发展、讲奉献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省委从2008年开始,连续3年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采取抓项目促发展的方式,帮助基层党组织、党员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建立党的基层组织省级示范点100个。采取“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等方式,把一大批“双带”能力强、办事公道、群众拥护的优秀党员选拔到村党支部书记岗位;先后选聘13229名大学生到村任职,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明显提升。全面实施“党员创业带富”工程,采取政策指导、项目扶持、贷款贴息、信息咨询、技术服务等方式,每年扶持1万名思想素质好、创业能力强的党员带头创业、带头致富,目前已直接和间接带动64万名群众参与。筹措资金,新建、改扩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实现了全省行政村村级活动场所“全覆盖”。

  农民群众基本素质大幅提升。充分发挥我省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覆盖乡镇和行政村的优势,抓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业适用技术、职业技能、创业培训。实施“一户一技能”工程,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全省有30%左右的贫困农民初步掌握一门致富技术。实施农村党员和干部培养工程,每年对近百万农村党员和农村实用人才进行短期教育实践培训。建立省、市、县三级农村党员短期教育实践基地221个,组织从事相关产业农村党员进行特色培训。在江苏华西村和山东寿光市建立“贵州省农村党员干部短期教育实践培训基地”,组织贫困村党组织书记等参加培训,提高他们领导发展、带领致富的能力。

  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探索建立党员议事会、民情恳谈会、集中诉求会及“一箱三卡”(有话跟党说信箱、政策明白卡、干群连心卡、党务政务公开卡)等制度,把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落到实处。积极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便民利民服务体系,在乡镇(街道)和村(居、社区)建立便民利民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站、点)两万多个,在具有行政审批以及面向基层群众服务的部门和单位设立“首问责任”窗口0.8万个,在其他部门和单位设立“服务接待”窗口1万余个,办理审批事项88.8万件,解决实际问题166.2万件,进一步改进了机关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采取组织设岗、党员“选岗”、群众评岗的方式,广泛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80%以上的农村无职党员参与设岗定责活动,为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抢抓历史机遇,努力推动党建扶贫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贵州的扶贫开发工作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全省各级党组织要紧紧抓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带来的大好机遇,努力实现党建扶贫工作新突破,不断取得扶贫开发新成效。

  坚持抓党建促发展,推动扶贫工作取得新成效。要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持续探索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长效办法,努力为西部贫困地区走出一条开发扶贫、合力脱贫、脱贫后较快致富,实现全面小康的新路子。坚持围绕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选发展型干部、配发展型班子,大力营造“发展要快、风气要正、作风要实、干部要干”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积极探索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石漠化地区、高寒山区、水库移民区等特殊地区党建扶贫新模式,积极推进产业化扶贫、专项扶贫和行业扶贫,帮助农村贫困群众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基本素质、拓宽基本增收致富门路,让已经脱贫的群众有路子有能力致富。

  坚持抓党建强基层,筑牢扶贫工作基础。要下功夫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好,为实现脱贫致富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加大对中央精神和省委有关决策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力度,把党的政策原原本本交给基层和农民,使之转化为加快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帮助农村党组织建立和完善村支两委工作运行机制和议事规则、决策程序等,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村级治理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扎实做好群众工作,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千方百计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

  坚持抓党建带队伍,为扶贫工作提供人才保证。要选好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和管理,紧紧围绕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和农业产业化战略,组织乡、村干部到发达地区学习培训。按照不低于当地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的标准,确定村干部基本报酬,解决村干部后顾之忧。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考录乡镇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工作力度,选派机关干部到农村任“第一书记”,评选表彰“十佳”村党组织书记。深入实施“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努力建设一支带头创业致富有实际本领、带领群众致富有奉献精神的高素质党员队伍,为贫困乡村实现脱贫致富提供人才支撑。

  坚持抓党建统资源,构建扶贫工作新格局。要统筹城乡资源,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积极构建组织资源与社会资源良性互动,城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的农村党建扶贫工作大格局。把“帮眼前”与“扶长远”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向贫困地区延伸,构建少有所学、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困有所济的农村和谐局面。(作者: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栗战书)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10日 16:13 来源:求是 编辑:汪蛟龙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