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代表风采录)农民心中的“女财神”
——记内蒙古科左中旗农牧业局副局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梅园雪
23年来,她经常下乡村、进地头,推广农业科技,使全旗玉米亩产平均提高了300公斤,并创造了亩产1150公斤全自治区玉米高产创建纪录,连续荣获“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被当地农民称为“女财神”。
她,就是十八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中旗农牧业局副局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梅园雪。
“只有不遗余力地让农民富起来,才是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农业科技人员真正的价值体现!”梅园雪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1989年,梅园雪从内蒙古哲里木盟畜牧学院毕业回到家乡毅然放弃了“坐机关”的机会,开始了她漫长而艰苦的农业技术推广之路。
科左中旗位于内蒙古东部,全旗44.9万农业人口中有85%是蒙古族。用当地人话说,“马背民族学会种地已经很不容易了,别再想其他的了。”长期以来,这里的农民使用单一氮肥,造成不少土地板结,广种薄收,加上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粮食亩产不足450公斤。
梅园雪意识到,想要提高粮食产量,必须从改良土壤入手。为此,梅园雪找专家、查资料、搞调研,带领职工们深入田间地头采集土壤样本,摸清全旗耕地“家底”。
上世纪90年代,科左中旗没有一条像样的乡村公路,农技人员下乡只能搭老乡家的农用车。“现在开车只要一个多小时的路程,那时候一走就得半天。一路颠簸,下了车腿都不会走路了。”梅园雪说。为了在春播前采集好土壤的样本,她下乡常常是穿着棉衣带着毛衣,因为一圈走下来,已经从冬天走到了春天。
截至2002年,梅园雪带领职工完成土壤元素分析化验1.34万项次,建设测土配方施肥村级示范地块488个,研发肥料配方5项,建立健全了测土配方施肥体系。经过一系列的土壤改良措施,科左中旗的玉米平均亩产由原来的450公斤提高到了550公斤,全旗新增总产量400万公斤。之后,梅园雪又陆续推广了玉米吨粮田高产栽培等一系列技术,便产量进一步提高。2004年至2010年科左中旗连续7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11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称号。
梅园雪下乡时,身上经常带着一个黑色的记事本,里面密密麻麻地记着各种数据、哪块耕地什么土质、适用什么肥、病虫害如何,她都记得一清二楚。像这样的本子,她不知用了多少个。受记事本的启发,梅园雪萌生了制作全旗土壤信息库的想法。她把工作中记载的每个嘎查村的农田基础情况进行整理建成了“科左中旗土壤施肥查询指导系统”,并上传到互联网上,便于农民随时查阅利用。
梅园雪推广农业技术时,也曾有一些农民不认可——“我们都种了大半辈子地了,还用得着你一个女人来教我们?”当年的“刺头”之一、科左中旗花吐古拉镇前胜利嘎查农民包海说起当年的事还感到惭愧。
2008年,梅园雪牵头实施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区项目,为了让农民“心服”“听话”,她就住到农户家里,面对面讲,手把手教,一干就是将近三个月。年底,经中国农科院等五部门专家实测,这个示范区玉米平均亩产达到919公斤,最高亩产达1100多公斤,一举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玉米高产创建活动第一名。当初不服梅园雪的老庄稼汉们都伸出了大拇指,逢人便说“这女人真有两下子”。
梅园雪的付出和成绩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他们给她起了个外号——梅财神。
“只要‘梅财神’推广的种植方法,我们心里就有底,都跟着干,都能受益。”科左中旗花吐古拉镇福兴村农民韩占荣说起梅园雪,就像说起自己崇拜的偶像一样,眼里透着光。
3年前,梅园雪发动福兴村施行秸秆还田,韩占荣带头实施。他说,这项技术使来年耕种节了水肥、省了劳力,每户人家可直接和间接增收千元以上。“这就是‘梅财神’的‘法力’,我们农民最喜欢这样的共产党员。”
据科左中旗农牧业局局长兰凤席介绍,同事们曾给梅园雪算过,她每年下乡时间平均都在230天以上。23年来,她累计举办各类科技讲座500多场次,足迹遍布全旗516个嘎查村,悉心培养科技示范户1000余个,农民技术员2500余人。
“一个女人这么拼命地工作图个啥?”听到别人的不解,梅园雪总是莞尔一笑。“能为国家做点事,为百姓谋些福利,这是做人的责任心,更是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
令梅园雪欣慰的是,她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也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她经常是黑夜在路上,白天在地里,我和儿子已经习惯了与她聚少离多。”梅园雪的丈夫冯文升说,有一天半夜,他被哭声惊醒,开灯起床一看,原来是梅园雪半夜从乡下回家摸黑进屋撞到了墙上。再加上白天工作上的艰辛,一贯坚强的她终于忍不住哭了起来,说:“我这样干图啥?”但是第二天一早,她又早早上班去了。
说起儿子,梅园雪的脸上顿时洋溢起幸福。“他现在是中国农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我希望他不要因为看到妈妈的辛苦而放弃到基层为国家作贡献的想法。”梅园雪说。(记者柴海亮 张玥)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