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十八大报告解读:绘就未来发展宏伟蓝图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新思想 新观点 新目标 新举措
绘就未来发展宏伟蓝图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四化同步”,指明了我国未来新的经济增长格局。新型工业化之路,将在上中下游产业之间、在传统和新兴产业之间、在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之间、在与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之间发掘出拉动未来经济增长的长期潜力。其中,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体现在推动制造业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用信息技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高信息产业支撑融合发展能力等方面;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体现在通过工业化推动城镇化,通过城镇化带动工业化,为工业提供便利的市场和良好的基础设施;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体现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新要求,这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长期滞后,根本原因在于由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所派生的经济社会管理体制尚未打破,以及由此导致的农村生产要素持续流失、对农业的资金技术支持明显不足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任何国家的农业现代化,都不可能仅仅依靠农民自身的力量。因此,必须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它倡导人类在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追求财富的创造和累积。从实际情况看,未来一个时期,我们要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将面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容量限制这两大约束。如果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而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群众生活环境恶化和生活质量下降,就背离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这对于解决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持续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带给人们的教训极为深刻:忽视实体经济发展,后患无穷。我们必须认真汲取国外发展的经验教训,引以为戒。要积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实行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强化需求导向,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在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促进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不断壮大,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产业布局更加合理,筑牢实体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此,就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明确要求。

  文化自觉,主要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才能实现文化自强,立足自己的实际,依靠自己的力量,突出自己的特色,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我们的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影响力、强大的活力创造力、强大的实力竞争力。

  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是释放国内巨大的消费需求潜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前提。从当前国内环境来看,劳动力成本、资源环境成本等加快上升,传统成本优势将不可避免地被弱化,过去行之有效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投资、出口主导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因此,未来关键在于把扩大消费作为稳增长的战略重点,并加快推进消费主导的转型与改革。

  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我国社会管理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过去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管理方法难以完全适应,必须加强实践探索和工作落实,深化认识,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开拓创新,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部署,对于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健全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12日 09:31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焦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