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特稿③: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特稿系列:之一 之二

  从“扩大对外开放”到“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对外开放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不断推进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列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五个主要方面之一。这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成功经验的肯定,也强调了新形势下对外开放的新主题,表明中国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变化,将以更主动姿态融入世界经济发展大潮。

  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宝贵经验。从1978年第一份来料加工协议在广东东莞虎门镇签订,1979年广东、福建两省率先实行特殊政策,对外开放;到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继而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我国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步展开。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为标志,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加快推进、纵深发展的新阶段。

  1994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提出发展开放型经济。相对于较为单一的“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与国际互接互补”成为新的时代要求。此后对外开放全面推进,全方位的区域开放格局加快形成。

  2001年12月11日,在经历了15年的漫长谈判历程之后,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新成员,这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艰难而漫长的谈判过程显示了我国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融入全球经济大潮的巨大勇气和坚定决心。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间,开放型经济迅猛发展,成为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强劲动力。2011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36421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4.9倍,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二位,目前已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

  从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再到十八大要求“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我国对外开放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不断推进。有关专家指出,强调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表明我国与世界经济互利共赢发展的决心和对开放战略的高瞻远瞩。这在国际经济复苏漫长、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今天,更彰显了大国胸怀,表明我国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趋利避害,不断提高国际竞争能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新提法展现新的战略格局

  党的十八大报告就“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提出了指导原则,那就是要“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互利共赢是对外开放的一贯指导原则。我国的对外开放始终是与世界各国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过程。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积极扩大进口,进口规模由2002年的2952亿美元扩大到2011年的1.74万亿美元,增长了4.9倍;进口年均增速22.6%,与出口年均增速22.7%基本持平,进口额占全球进口比例由2002年4.4%提高到2011年10%左右,在全球进口位次由第6位跃居到第2位。过去10年,我国每年平均进口7500亿美元,相当于为其他经济体提供了1400多万个就业岗位。累计吸收外资超过7000亿美元,新增34.7万家在华投资企业。给予41个最不发达国家部分商品零关税待遇,成为最不发达国家最大的出口市场。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互利共赢仍将是我们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重要的战略立足点。“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必将为世界经济繁荣带来新动力。

  “多元平衡”也是出于战略考量。过去,欧美等发达市场是中国商品出口的首选。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这些市场所占份额过大、下滑很快,对我国外贸造成较大影响。近年来,我国更加注重市场多元化战略,不断优化国际市场布局。东盟、金砖国家等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占我国外贸比重不断上升。2011年,我对东盟、金砖国家进出口占我国进出口比重分别升至10.0%、7.8%,我对拉丁美洲和非洲进出口比重分别升至6.6%和4.6%。未来,进一步优化国际市场布局,将为我国外贸乃至整体经济安全奠定基础。

  随着我国融入全球经济的程度加深,各种风险以及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带来的不利影响也在增加。在紧抓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良好机遇的同时,注重防范国际经济风险十分重要。尤其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加强风险的研判、管控和应对已经成为必修课。党的十八大报告也给出了应对之策,提出要“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

  此外,报告还强调了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并提出具体要求,即“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有关专家指出,以往不计成本换外汇、不计成本换出口,造成了国内资源与环境成本的大幅增加。党的十八大提出建立完善高效开放型经济体系,便含有将资源环境等成本降下来、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意义。

  加大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力度——中国将在全球经济治理中更加有所作为

  经过30余年对外开放,尤其是近10年来的跨越式发展,我国的开放型经济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面对对外开放由出口和吸收外资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形势,我国将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扩大和深化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完善更加适应发展开放型经济要求的体制机制,有效防范风险,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

  在空间布局方面,将坚持扩大开放与区域协调发展相结合,协同推动沿海、内陆、沿边开放,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均衡协调的区域开放格局。加快推进贸易格局的梯度转移,创造条件让东部沿海地区向中高端制造业和附加值较高的领域发展,促使中西部地区积极主动承接来自东部沿海的产业转移,这样既有利于东部地区实现转型升级,又可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和东西对接及新兴制造业生产基地的调整和布局。

  在产业开放方面,将扩大服务业的对外开放,稳步开放教育、医疗、体育等领域,引导外资更多投向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

  在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中,我国还将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提高便利化程度,创造更加开放、更加优化的投资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依靠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较强的产业配套和加工制造能力,形成了外贸发展的传统竞争优势。下一步,要推动外贸发展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从成本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当前,在巩固传统优势、保持外贸平稳发展的同时,我国正在加快实施技术、品牌、营销、服务带动出口战略和积极主动的进口战略,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等为核心的国际竞争新优势。在巩固“中国制造”地位的同时,大力推进“中国创造”;在巩固“中国加工”地位的同时,重点推动“中国营销”。

  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还要发挥进口对宏观经济平衡和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优化进口结构,积极扩大先进技术、关键零部件、国内短缺资源和节能环保产品进口,适度扩大消费品进口;另一方面,发挥我国巨大市场规模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促进进口来源地多元化。

  我们还将把发展服务贸易作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加快完善服务贸易促进体系,推动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同步发展,积极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促进服务外包持续发展;在稳定和拓展旅游、运输、劳务等传统服务出口同时,努力扩大文化、中医药、软件和信息服务、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出口。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我国在抓住机遇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还致力于扩大与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全球性问题中发挥建设性作用,承担与我权利和义务相匹配的国际责任。我国已庄严承诺继续扩大对已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的给惠范围,使实施零关税商品达到全部税则税目的97%,促进最不发达国家对中国的出口。今后,我国还将进一步加强与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联系,深化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务实合作。优化对外援助结构,创新对外援助方式,在互利互惠的多双边的经贸关系中,在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中,以及在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国际经济的公平公正共赢的新秩序方面做出新的努力。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当代中国的前途命运已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我们将以更广阔的胸怀、更积极的姿态迎接大开放的新格局。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28日 08:06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许轲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