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栋材(中)带领乡亲们绘出了一幅“小镇水乡、花园工厂、现代农庄、文明风尚”的中国农村“现代画”。
走进永联,一个名为“金手指”的雕塑引人关注,拳头半握的造型,蕴含了“白手起家”、“并队扩村”、“共建共享”等寓意,凝聚了厚重的永联创业历程。
采访“最美基层干部”吴栋材,让人震撼的同样是他的手,那只因保家卫国而受伤致残的右手。吴栋材正是靠这只残疾的手,以巨大的魄力和巧妙的智慧,带领乡亲们在曾经的长江滩涂上,绘出了一幅“小镇水乡、花园工厂、现代农庄、文明风尚”的中国农村“现代画”。
昔日穷得叮当响,如今经济实力位居全国前三名
数据显示,2012年,永联村总销售收入达380亿元,实现利税23亿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28766元,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国64万个行政村的前三名。
如今的永联,富得响当当。而30多年前,永联则是穷得叮当响。永联是1970年围垦建村,直到1978年,吴栋材受上级指派担当第五任党支部书记时,这里依然戴着“最小、最穷、最落后”的帽子。正是这个“外村人”的到来,开启了“华夏第一钢村”崛起的传奇篇章。
敢破敢立的吴栋材,带领着永联的乡亲们,打破禁锢,挖塘养鱼搞副业,掘到第一桶金;打破偏见,关停8个小厂倾全村财力建起轧钢厂,走上大工业之路;打破束缚,仅用341天就建成了一座百万吨炼钢厂,随后还建起长江码头,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
30多年间,当初靠30万元起家办起的小轧钢厂,已经成长为科技创新型、高效联合型、绿色环保型现代化企业集团———永钢集团,跻身于中国钢铁工业的第一方阵。问及吴栋材发展秘诀,他说:“我始终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信市场经济,坚信五湖四海聚人才。”“三个坚信”正是吴栋材敢破敢立的底气所在。
虽然靠工业发家,但身处农村的吴栋材始终没有忘记农业这个本。依托强大的工业反哺能力,吴栋材打造了一个堪称经典的现代农业样本。村民8000亩耕地统一流转到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组建5家农业公司分别经营苗木、花卉、粮食基地、水产养殖和江南农耕文化园。其中,钢厂的蒸汽余热可以应用到粮食烘干、花卉种植,实现了工业与农业的节能循环互动。3000亩的粮食基地,平时只需五六个人打理,精准化、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只要点点鼠标就能轻松种粮。拥有昆明理工大学双学位的新型农民刘中峰说,“接下来还将建设物联网,实现更高层次的农业现代化。” 在一产、二产蓬勃发展的同时,吴栋材拉长了三产服务业的“短板”。永联村依托得天独厚的长江鲜资源,一举打响了“吃江鲜、到永联”的乡村旅游品牌。此外,还积极推进二、三产的分离,从永钢集团剥离出建设、财务、贸易、物流等板块,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三产并举”的现代产业体系,为永联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城里有的,永联都有;城里没有的,永联也有”
永联小镇菜场里配备了电梯,小镇和学校之间的地下互通有电梯,老年公寓里还有电梯。“这样先进的公共设施,大多数的城里人不一定有。”永联人常拿这“三部电梯”来向别人“炫”他们的幸福生活。
富起来的永联,如何践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协调发展?城乡一体,成为永联人的不二选择。“城里人有的,我们都要有。”这是吴栋材的一个梦想。2006年,国土资源部推出“城乡建设用地指标增减挂钩”试点政策,让吴栋材有了梦想变现实的机会。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永联就地造一座城,“建一个100年都不落后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吴栋材经过多方考察,八易图纸,最终确定了江南水乡的建筑文化、江南特色的民俗文化和永联特色的乡村文化为设计风格。在这座投资15亿元的“永联小镇”里,广场、宾馆、学校、医院、图书馆、农贸市场、公交站、红绿灯、污水处理厂等,城里有的基础设施,这里一样不少。“有了城镇化的硬件,还要有城镇化的软件。”吴栋材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在永联村派驻了公安、交通、消防、城管等机构,让农民集中居住区也享受到了平等的城镇化公共管理和服务。
在永联,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占16%,老龄化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但在这里却看不到老人们有丝毫担忧,相反,每天傍晚广场上充满着他们的欢声笑语。“我和老伴每月收入有近3000元。‘老吴书记’给老年人这么好的福利,我们感到很幸福”。王老伯一边跳广场舞,一边说道。此外,为切实解除农民集中居住的后顾之忧,近两年,永联村还拿出245万元,为全村3100多名村民办理了“农保转城保”,永联村民可以享受和城里人同等的退休待遇。依托厚实的集体经济,永联村还建立了11项福利保障制度,给老年村民每人每月700元养老金、其他村民每人每月200元生活补助费,学生有奖学金和助学金等。还注册成立了“永联为民基金会”,及时给予困难村民经济救助。
与城里人相比,永联村民不仅享受着同等的社会保障和公共设施,还多了一份集体资产的二次分配,“城里人没有的,我们永联也有。”吴栋材说。2010年世博会上,永联人以“城乡一体化,农民更幸福”为主题,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农民的幸福生活。
农民不仅要“洗脚上岸”,更要接轨“现代文明”
住进了现代化的永联小镇,享受到便捷化的公共服务,但在吴栋材看来,这些还只是面子工程。“现代化的农村,关键是要有现代化的农民。”他说,农民不仅要“洗脚上岸”,更要加速接轨“现代文明”。在吴栋材的主张下,永联村建设了文化活动中心、永联戏楼,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文化广场、水幕电影以及江鲜美食文化馆等文化基础设施;健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在村民中组建艺术团、舞蹈队、锣鼓队、龙狮队等多支文艺团队;常态开展文化活动,每季一台晚会、每月一次讲座、每周一场电影、每天一出戏剧,努力缩小城乡文化差距。与此同时,吴栋材还创造性地把精神文明建设和村民收入分配捆在一起,设立“文明家庭奖”,根据文明举止,对村民进行考核,建立约束机制。
采访时,永联戏楼正在上演锡剧《腊梅放花》,戏楼里座无虚席。记者从节目单上看到,整个四月份每天有锡剧演出。建小戏楼花了300万元,每场演出大概要3000元,对于这笔支出,吴栋材觉得值,“对于刚刚‘洗脚上岸’ 的农民来说,用戏曲来提升修养,他们更容易接受。”
吴栋材去年倡导推进的两大文明建设工程,今年也结出了累累硕果。永联小镇的“爱心互助街”,涵盖了多项服务功能,“主要就是为广大爱心人士、志愿者和服务对象搭建供需对接平台,让爱心在互助中兑现它的无价之价,”吴栋材介绍说。目前,永联全村有注册志愿者1600余人,形成了常态化的志愿服务机制。
永联村去年还投资2000万元,实现了“家家有电脑、户户能上网、人人一卡通、全村一网通”的目标。记者在永联村电子阅览室巧遇63岁的朱砚生,正在网上浏览新闻的他说,“学电脑培训合格后,村里给我和老伴每人1000元的奖励。家里也有电脑,也能上网,除了看新闻,还聊QQ、发微博。4月5日江鲜节开幕,我还发了条微博,微博名是‘蓝天下的白云’。”
今年,随着永联村民议事厅的建成投用,吴栋材准备引领村民与更高层次的“现代文明”对接。“议事厅设有三四百个旁听席,外面还有大屏幕进行直播。今后我们开村民代表大会时,村民不仅可以听,还可以直接走到中间发言席提意见。”吴栋材说,只有充分调动村民的民主意识,永联村的各项管理事务才能更好地公开、透明,才能汇聚更多的正能量。
从用戏曲提升农民修养到设立“文明家庭奖”,从构建常态化的志愿服务机制到实现“人人会上网”,进而再到想方设法调动村民的民主意识,吴栋材用他的智慧,巧妙地把“现代文明”播进了村民的心田。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