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吴栋材:活用理论治村有方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吴栋材说,党的理论是管用的,能够化解一系列矛盾,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活学活用,能不能把理论变成共识,“真信真用它就管用”。

  位于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长江边上的永联村是1970年围垦建村的,当时全村只有800来亩地,来自附近不同村庄的254户人家、700多口人组成这一新村。建村的最初几年,因为穷,小偷多,姑娘们都不愿嫁到这个村。1978年7月,吴栋材被组织选派到这个村,挑起了大梁,这一挑就是34年。

  34年里,永联村从负债村变成亿元村,从落后村变成文明村,从一个小农经济为主的小村变成工农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大村。也因为如此,永联人总说“托老吴书记的福”。

  而吴栋材——永联村村党委书记,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不信天,不信地,就信党的理论。”34年来,这位被誉为“农村政治家”的老书记,活学活用党的理论,破解一个又一个难题,带出一个远近闻名的工农协调发展、村民共同富裕的幸福和谐村。

  最难能可贵的是,在永联,没有出现当前一些富裕村的常见病,相反,共建共享、共同富裕等理念已成为村里的共识。

  “走中国特色的道路靠得住”

  77岁高龄的吴栋材身板硬朗,精神矍铄。老人右手小拇指被截,这是参加抗美援朝时所负的伤。“1978年改革开放,我43岁;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我57岁;‘三个代表’提出时,我65岁;十六大召开,我67岁……”这位有55年党龄的老书记说,“这些年我不崇洋不信邪,就认准党指导的这条路,而且感觉越走越宽。”

  吴栋材原本就头脑灵活,改革开放精神进一步释放了他的能量。“农是一碗饭,副是一桌菜,工业致富来得快”,在土地瘦得连芦苇都不长的永联,他带领村民挖塘养鱼办工厂,化解了债务,积累了资本。邓小平南方讲话提出“发展是硬道理”,他牢记在心,通过大胆并村,扩大企业规模,延长产业链,为永联的今天积累了财富。

  富裕之后,农村怎么建?新农村“20字方针”为他点明了一盏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更让吴栋材认识到村里的协调发展不是小事,通过工业反哺农业,他带领全村人筹资15亿元建起了“一百年都不落后”的新农村——永联小镇,96%的村民实现社区化集中居住,96%的土地实现流转。

  “理论是放在心里用的。”吴栋材说,“我到过很多国家,琢磨来琢磨去,村里还是走中国特色的道路靠得住。”

  夜访永联,本刊记者看到,月光下沿河而建的小村镇流光溢彩,青瓦白墙、小桥流水,呈现一派现代江南乡村风光。河边的广场上,随着音乐翩翩起舞的村民们,幸福、和谐洋溢在脸上。

  永联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也曾遭遇各种各样的矛盾。“把理论变成共识,再变成行动,就有了解决问题的钥匙。”吴栋材说。勤劳致富、共建共享、共同富裕、公平正义……这些源于理论的关键词成为吴栋材的治村基本原则,也是永联人的共识。

  走共同富裕之路

  村庄办企业,最难处理的是村企关系。2000年前后,乡镇企业制度改革浪潮掀起,“彻底转”、“转彻底”成为趋势,吴栋材没有盲从。他说:“村企如果一刀两断,那就不是共建共享,共同富裕。”他将企业25%的股权留给了村集体,这为永联村每年带来上亿元的收入,有效避免了村企矛盾。

  永联富裕后,根据组织的要求,先后5次并村,老村民担心积累被稀释,新村民担心待遇不公。新老村民关系处理不好,就可能留下永远的鸿沟。“老村民贡献多、牺牲多是事实,但要先富带后富,走共同富裕之路,那就得一碗水端平。”吴栋材说,“这个‘后遗症’不能留,拖的时间越长,就越难治。”1995年首次并村时,他以1人1万元的补贴,一次性“买断”老村民的贡献。从此,“进了永联门,就是永联人”在村里叫响,从住房到公共服务,从养老到补贴,新老村民一律平等。

  “口袋富了,脑袋不富”,怎么办?早在2004年,吴栋材就意识到村庄精神文明建设滞后问题,他说:“光有钱不行,富裕加文明才是社会主义。”为约束散漫惯了的村民,吴栋材设立“文明家庭奖”,将文明建设与经济挂钩。这一奖项按每人每年1000元的标准设立,村民若违反文明条约,就要被扣减相应的分数,年终兑现奖励时也要相应扣减。永联环境治理组负责人钱桂芬说:“这就是村里的‘文明宪法’,它让村民自觉讲卫生、讲文明。”

  说起一个个村庄治理故事,吴栋材说,党的理论是管用的,能够化解一系列矛盾,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活学活用,能不能把理论变成共识,“真信真用它就管用”。

  用理论武装起更多“吴栋材”

  南丰镇原人大主任顾德法34年前曾与吴栋材同一天到永联工作。他告诉本刊记者,当时永联村民构成复杂,多是周边村的穷人或者在村里没法立足的人,村干部与村民之间“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今天,村子人口从数百人发展到上万人,村民与村干部关系还能如此和谐亲密,是他没有想到的。他感慨说:“这一切都得益于老吴书记既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又能善用党的理论处理各种复杂事务。”

  29岁的刘中峰大学毕业后来到永联,现在已成为永联现代粮食基地负责人。他一直将吴栋材视为自己学理论、用理论的榜样。他说:“老吴书记既看得远,又很务实,有理论高度,也有具体办法。”刘中峰介绍,尽管永联工业发展快,但农业一直没丢,而且通过工业反哺农业,走上了现代化之路。在永联村企工作生活的人有近3万名,他们都把吴栋材作为主心骨。今年4月村党委换届,吴栋材提出彻底退休让年轻人来干,但村民和党员不同意,再次全票选举吴栋材为村党委书记。

  从贫穷落后到富裕文明,永联的变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江苏省委和苏州市委不仅将永联视为新农村建设的样板,也将吴栋材看作学习理论、善用理论的典型,要求进行大力宣传。江苏省还推荐吴栋材参评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多年来,吴栋材淡泊名利,不计个人荣辱得失,一心只为村民好。

  曾经来永联调研的一位领导干部说,全国60多万个行政村的党组织负责人,如果都能像吴栋材这样,把学理论、信理论、用理论当成毕生追求,且治村有方,那么农村建设就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一些外地干部了解永联的发展之路后,成批组织村干部到永联学习,近些年每年到永联学习的人数达上万人次。

  “永联的地理位置和企业,外地学不了也搬不走”,苏州市委宣传部一位负责人说,“但吴栋材带领村里一班人,活学活用党的理论,善于治理村庄,发展经济,建立共同的价值观,这学得了,也搬得走。”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11日 15:07 来源:瞭望 编辑:张学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