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斌圣(右一)在农户家进行民情家访。资料图片
有人说他“痴”,因为他30年来在同一个工作岗位上从没挪动过,总是在“原地踏步”;有人说他“专”,因为他30年来在同一个工作岗位上做得有声有色,被群众称作“乡村判官”;他一直从事基层司法调解工作,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不断创新调解理念,改进调处方法,春风化雨解民怨,和谐乡邻泯恩仇,谱写着一曲对待群众“有事就管、有困就解、有难就帮”的奉献之歌、正气之歌、爱心之歌。他,就是江西省芦溪县宣风镇人民政府副镇长、法律服务所所长、首席人民调解员杨斌圣。
把群众利益牢记心底
1957年出生的杨斌圣,1983年从部队退伍进入宣风镇机关,担任镇司法助理员,开始接触到“人民调解”。日子长了,他慢慢懂得了这四个字的深层含义:它可以化解积怨,让纠纷双方握手言和;它可以熄灭怒火,制止流血惨剧的发生;它可以唤醒亲情,挽救濒临破碎的家庭;它可以搭建友谊桥梁,平息邻里纷争;它可以据理力争,帮农民工讨回公道。于是,他在与百姓息息相关的这一岗位上一干就是30年。
宣风镇是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商贸古镇,地处两市交界,各种矛盾纠纷时有发生。该镇与宜春市西村交界处有一段河流由于归属不清,两地村民为河沙开采权曾争执多年。有一次,双方又为河沙争吵起来,现场纠集了近千人,还打伤了人,激动的群众拿起木棍叫嚷着要报仇雪恨,眼看就要发生流血械斗。闻讯而来的杨斌圣不顾自身安全,挺身冲到冲突中心。在他苦口婆心的劝解下,一场即将发生的械斗事件消于无形。随后他主持谈判,促成双方达成两地村民均禁止开采河沙的协议,困扰当地多年的这一难题就此消解。
就这样,自1983年以来的上万个日日夜夜,杨斌圣以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己任。他把群众利益牢记心底、把群众感情融于工作实践,形成了一套独特有效的“六七八”工作法——“六字”工作方法:快(快到现场)、稳(稳住情绪)、实(了解实情)、准(找准症结)、调(耐心调解)、公(公平处置);“七不”工作纪律:不私立章法、不徇私舞弊、不接受吃请、不收受礼物、不铺张浪费、不泄露隐私、不计较报酬;“八要”工作原则:办事要公道、调解要耐心、作风要严谨、待人要热情、名利要淡泊、事业要忠诚、业务要精通、工作要创新。
为了一方的平安和谐
很多人不知道,终日奔波在乡里村间的杨斌圣,竟是位癌症患者。2011年3月,经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检查,杨斌圣被确诊患“右肺癌”。
按常理,一个人如果被查出患有癌症,大多数会选择放下手头的工作去治病,可杨斌圣即使被领导“强制脱岗休息”,并送至疗养院静养,也只在那儿住一个晚上就跑回来,继续他的调解工作。
“我能吃能喝能说话,疗养什么?”他对同事说,“我在那里疗养,内心感到孤独,我习惯了做调解工作,我离不开群众!”
自患病以来,杨斌圣没有丢下手中的工作,坚持协调处理群众的矛盾纠纷不下400件,其中还远赴福建、浙江等地。一件件的群众纠纷总是让他牵挂不已:宣风芥子路经营墓碑雕刻的黄某不慎触电身亡,其家属封了供电所的门;一位本地大学生在赣州出了车祸,赔偿问题谈不拢……他,“不是正在调解,就是在去调解的路上”。为什么?为了一方的平安,为了一方的和谐。
最让杨斌圣欣慰的,是他的付出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社会的支持。
基于他走出的一条乡村社会管理、群众工作新路子,从2011年7月开始,芦溪县在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同步建立1个县级、9个乡镇级、21个部门级以及129个村级“杨斌圣群众工作室”,被称之为社会矛盾的“减压器”、社会人员管理的“枢纽站”、社会稳定的“防火墙”、干群关系的“连心桥”。2012年,芦溪县实现“两个第一”,即公众安全感在江西全省各县区排名第一、治安好转率也排名第一。(通讯员 贺启耀 记者 胡晓军)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