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用好远教“小平台”,助推全面小康“大事业”

贵州赤水市委组织部 赵尉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为切实加强农村党员“三带头”(带头率先实现小康、带头率领实现小康、带头促进和谐)能力,赤水市着力构建“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群众长期得实惠”长效机制,为加强该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城乡党建一体化进程、加快同步小康进程提供组织保障。

强组织,远教基础有保障。一是落实层级负责制。明确乡镇党委书记、分管副书记、远教管理员和村支部书记职责;按照产权明晰化、责任具体化的要求,建立对终端站点设备定期核对、管理、使用和设备损遗责任追究的相关制度。二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每年为各站点匹配3000元运行维护经费,解决站点运行维护、站点管理人员培训等所需费用。此外,每年解决2万元经费用于市维修站和网络公司对站点设备运行维护补助。有条件的乡镇还为每个站点补助600-1000元不等经费,增加远教管理员补贴和站点运行所学费用,较好地解决了有钱办事的问题。三是加强骨干队伍建设。为进一步提高骨干队伍素质,先后选派400余名站点管理员参加省、市级培训,举办了18期360名镇、村(社区)和学校站点管理员培训班,派遣课件开发人员、站点管理员和教学辅导人员等40人到四川、重庆等地考察学习,切实提升骨干队伍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

严制度,远教功能全面化。一是健全远程教育服务网络。结合“四型”(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发展型)党组织创建活动,在市、乡、村和组四级网络服务平台中设立远程教育服务窗口,切实为农村党员群众提供学习培训指导、政策咨询、课件借阅和信息需求等服务累计达2万余次。如大同镇党务政务服务中心远程教育窗口提供农民工“亲情视频”、种养殖信息咨询和基地实践等服务1000余人次。二是完善远程教育覆盖面。在全市建成117个能上网的远程教育站点,确保全市农村党员都能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理论学习、就业技能培训和文体活动。同时选择有特色的18个产业基地建立远教站点,形成“室内是课堂,室外有现场”的教学模式,通过大户带动和基地辐射,推广技术、传播信息,带动周边农民群众共同奔小康。今年以来基地站点共组织培训农民群众7200余人次。三是完善“村校互动”机制。定期召开三级联席例会,实行“四员”(联络员、调度员、操作员和协管员)定责,广泛开展“百校助百村”、“一校一基地”和“实践课堂”等活动,今年来,全市“村校结合”站点举办农民课堂专题讲座48次,发放农技资料12000份、光盘820张,培训农村党员干部群众达1.8万余人次。

重转化,农民群众得实效。一是“远教+基地+大户”。围绕村级支柱产业,精心挑选并培植了林下乌骨鸡、香猪、肉兔、冷水鱼养殖,玫瑰、石斛、桂圆、有机蔬菜等19个发展前景好、示范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基地作为实践示范基地,基地与产业大户联姻,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为大户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如复兴镇凯旋村推行“远教+基地+大户”发展模式,打造乌骨鸡生态养殖基地,辐射农户46户204人,可年出栏乌骨鸡1.6万羽,人均增收350元以上。二是“支部+远教+合作社”。在产业资源丰富的村级党组织建立专业合作社,支部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为合作社提供生产、销售和信息中介服务;党员人数达3人或以上的专业合作社建立党支部,推动党的组织体系和工作触角延伸到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专业合作社借助远教平台组织新支部党员开展教育培训,提升党员素质,增强党组织战斗力。目前,已在41个竹业、石斛、旅游服务等专业合作社中建立40个党小组,今年来,全市专业合作社中有64名社员向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葫市镇金沙村竹业合作社依托远教平台,加强与赤天化纸业公司的业务联系,增强了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社员人均收入达1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3万元。三是“支部+公司+农户”。以村党支部为核心创办经济实体或支部与公司开展“三培养”活动,使村党支部兼有经济服务、农产品批购、劳务输出联络和原料加工等多种功能,提升村级党组织服务力。目前,全市有22个村实行“支部+公司+农户”发展模式,旺隆镇新春村支部与信天药业公司共同开展了“企业与支部同行”的“三培养”活动,今年举办了9期近300人的“三培养”培训班,推进发展金钗石斛种植1000余亩,每年人均增收在300元以上。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12日 16:19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曹征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