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创新基层党员教育机制和载体 增强党员学习积极性

四川广元市利州区委党校 胡秀莉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党员教育工作是党的建设基础性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抓好基层党员教育机制和载体建设,针对性地解决党员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增强基层党员的学习积极性,是新时期新目标对我们的要求。

一、系统化建设基层党员教育工作机制

去年以来,利州区创新党员教育载体,以全区基层党组织开展“流动党校”教育活动为抓手,探索构建党员教育新机制,取得较好成效。

第一,建立新型教育计划生成机制。改变过去自上而下“安排什么就学习什么”的教育计划生成思路,以服务基层党员需求、推动基层工作为导向,每年末,面向全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将基层党员干部中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汇总起来,经过归类和筛选,设计出符合基层干部需要的课目,形成“自下而上”的培训计划生成机制;同时,强化课目科学管理,不再需要的课目及时淘汰。“来自基层,用到基层”的党员教育规划理念,符合基层科学发展和基层党员干部的需要,能够有效避免教学内容“自说自话”现象,增强基层党员干部主动学习、快乐学习的动力。

第二,建立基层党员学习权利保障机制。由于交通不便、工作繁忙等因素,多年来,利州区一直保持着村级“三职” 党员干部一年一次到区委党校参加集中培训的传统。但随着形势的发展,这些党员干部的综合知识更新速度已经跟不上亟需解决问题的增速。他们迫切地需要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需要经常性地学习培训。据此,利州区2012年研究出台了基层党员学习权利保障制度,规定:“依托区委党校在各乡镇(街道)建立‘流动党校’”,“各乡镇(街道)流动党校年培训次数不得少于8次”,“每季度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是2课时”,并加大逗硬执行和督查力度,将制度执行情况纳入年度考核,使基层党员干部的学习权利得到了最有效的保障。一年来,利州区通过“流动党校”实施党员干部培训110期,7920名基层党员干部不出村、不出乡镇就享受了送教上门服务,获取了他们需要的知识。

第三,建立师资培养机制。拥有一支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熟悉基层情况、授课能力强且属于基层、能够留在基层的教师队伍,基层党员教育才会有源源不绝的发展后劲,基层发展才能有永不枯竭的智力保障。

利州区2012年拥有了首支自有师资队伍,全区区乡两级共储备专兼职教师158名。通过三项制度的实施,拥有了一支基层党员干部欢迎的、稳定的、持续优化的教师人才队伍,使基层党员干部学到了权威性、先进性、专业性和实用性的知识:一是师资选聘制度,区级领导、有较高授课水平的区级部门党员(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才、优秀的村(社区)党员干部等通过筛选聘用,被纳入到党校师资库,每名教师聘期为五年;二是师资考核制度,开展年度工作考核,实行优进劣汰,教师在聘期内考核不合格将予以解聘;三是师资进修提升制度,选送教师到省市委党校、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接受名师培训,开拓教育思路,提升教学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第一,党员教育考核评估制度不够健全。目前,利州区区乡两级党校实行的是自上而下的单向评估制度,这对上级党校提升教育水平有很大的局限性。建议:打破这种局限,可以从教育质量评估单向到双向转变,实行上级党校与乡镇党校上下互评、乡镇党校之间交叉互评机制,不断完善和细化考评项目,从而牵动整个区域内的党员教育水平总体提质,实现良性竞争的效益最大化。

第二,乡镇党员教育机构的底子薄弱。从参与培训到实施培训,乡镇党员教育机构尚未完全进入角色,教育理念、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软硬件基础均有待进一步建设。建议: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建立区乡党校帮扶共建机制入手,实施传帮带,如区委党校为乡镇党校无偿提供先进教学设备使用,区委党校为乡镇党校提供免费师资培训,以实际行动为乡镇党校“减负”——按规定负担流动党校兼职教师讲课薪酬,党员干部培训免费等等。

第三,基层党员教育与信息化结合不够。当前,基层党员教育方式囿于部分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教育形式多还停留在课堂教学的单一模式上,与现代化、信息化结合不紧密,基层特别是偏远落后地区的党员知识更新速度相对较慢;对党员身边触手可及的信息化设备资源的发掘度还处在较低水平。建议:充分利用手机普及度高的既有优势,将手机移动网络打造成开展基层党员教育的大平台,让教学内容走进微博、QQ、微信、短信等现代信息媒介,实现教学资源如讲课视频或课件共享,实施党员教育信息化管理,增强党员教育的即时性、互动性和有效性。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15日 14:41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袁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