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面旗帜,他是我们党在贫困山窝里树立的一种形象,树立的一种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形象,他又是山峦里的一盏明灯,引领着群众奔上致富路,从他身上体现出的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了解他这些年的所作所为后,时任绥阳县委书记的袁竞同志在该村调研时,对一名无职党员如此评价。
他就是绥阳县青杠塘镇复员军人、无职党员吴宗林。这些年来,为了群众的利益,为了改变家乡落后的面貌,他放弃了到外地打工优厚的收入,带领群众以“不等、不靠、不要”,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用了整整五年时间,在绝壁间凿开了一条长5公里的公路,组织群众修建小水池让村民吃上了自来水,带领群众搞产业结构调整,群众人均纯收入从1996年的350元增加到现在的4300多元。
“要想富,先修路”
青杠塘镇上湾村水村村民组地处偏僻,距上湾村委会驻地有9公里路,全村民组共有20户人家,130人。这里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缓慢,群众生活贫困,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1996年,吴宗林从部队退伍回到了离开3年的家乡,河山依旧,穷貌未改。特别是看到邻里卖一头肥猪,请4个人用了3个多小时才将肥猪运下山,还支付了180元的运费。
吴宗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都是不通公路吃的亏啊。想到这几年在外面看到的变化,一个主意在他心里面产生:放弃退伍时与战友们说好的外出打工的念头,组织乡亲们修通下山的公路。从上湾到水村修公路是在悬崖峭壁间凿路,据专家测算,修通这条公路仅炸材就需投入10多万元,动用2万多个人工。10多万元,对于当时温饱尚未解决的水村群众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既然决定了,就要干。当年冬天,吴宗林组织全组50多个劳动力上工了。为了筹款,为了炸材,为了组织劳力上工,吴宗林放下了自己的农活不干,四处奔波。
2000年冬天,由于连续几个月的过度劳碌,连续的饮食不规律和休息不够,吴宗林患上了胃病,折磨得他彻夜难眠,眼睛红肿,体重明显下降。村民们劝他好好休养几天,去县医院好好检查一下身体。他却只到镇医院开了几包药,又匆匆赶回到修路的工地上。家里人问他为什么不治好病后再回来,他却说:“路没修通,在病床上我实在躺不住啊”。在他的带动下,经过5年的艰辛奋战,水村外出的崎岖山路终于变成了大小车辆顺利通行的致富大道。
“大家富了才算富”
烤烟生产是水村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刚从部队回来,吴宗林看到大家种烤烟都是广种薄收,重栽轻管,在种植上没有算过成本。要让土地产出最大效益,提高烤烟的产值。1998年,吴宗林利用部队所学的知识,并向烟叶部门的技术人员请教,率先推广烤烟地膜覆盖,起垄育苗移栽,改进烤烟烘房。当年,吴宗林的烤烟产值增加了一倍,收入达23000元。这年,吴宗林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家富了才算富”,第二年,吴宗林将全组13 户烟农集中起来,讲解技术,从苗床制作,到栽培、施肥、烘烤、分级扎把等每一个环节都手把手指导烟农。当年,该组单是烤烟收入一项户均增收就达5000元以上。从那年开始,全组烟农在吴宗林的带领下,每年烤烟产量都在3万斤以上,烤烟成为了当地群众的支柱产业,吴宗林本人也多次受到镇里的表彰。与此同时,他还组织全村民组的群众利用房前屋后的山坡,大力发展畜牧业。为了提高农民的养殖技术,吴宗林自费外出“取经”,把学到的技术传给大家,科学化饲养改变了农民传统的养殖观念,每户年出栏生猪都在7头以上。
“一定要让大家用上自来水”
处在半山山沟的水村,如果遇上天干15天以上,就会产生用水困难,群众只能到5公里的坡脚挑水喝。 “水村水村,人畜饮水用秤称”,该村群众如此说。为了解决群众的人畜饮水问题,吴宗林自己掏腰包买水袋,用自己的农用车到坡脚运水,然后送到每家每户,解了大家的燃眉之急。然而这件事却深深的刺痛了他的心,“一定要让大家用上自来水”。可是,水村周围数公里找不到引水源头,怎么办?一家一户修微水池,吴宗林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修建一个微水池最少要花6000元。6000元,这么大的数目,钱从何来?吴宗林一面帮助群众协调贷款,一面帮助群众四处借款。为了缓解全村民组的资金压力,吴宗林采取分期分批实施的办法,动员一部分经济收入好的群众率先修建。去年冬天,在吴宗林的组织下,村民吴宗应、吴宗明、吴宗勤、吴友金等农户率先修起了可蓄水20多方的蓄水池,其他农户也陆续修好自己的微水池。在他的支持和帮助下,全组群众吃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结束了祖祖辈辈肩挑背驮饮用水的历史。
如今,水村群众的生产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群众收入增加了,居住环境改变了。面对成绩,吴宗林坦然地说:“作为一名党员,我做这些事情都是应该的,水村的群众还不富裕,我还有许多事情要干”。在他的头脑中,已经为水村的发展绘制了一幅更加美好的蓝图,用他自己的思路,把水村打造成贫穷山窝里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