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桐梓县按照省委提出的“十项行动、百项任务”和市委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总体要求,以提升党员干部能力为出发点,以加强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纪律要求、团队建设为目的,深化干部教育培训,从“四个结合”提升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内涵。
一、培训组织管理方面,实现组织部和党校的跟踪管理、班级自主管理相结合
今年以来,桐梓县的党员干部培训全面实行全脱产,统一住宿,没收通讯工具的封闭式管理。县委组织部和县委党校就培训的组织管理做出了周密的安排,确定由组织部干部一方面整体上协调培训工作,另一方面进行跟踪管理,对培训全过程进行动态地监督和管理;由县委党校选派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班主任,负责学员的心理动态和后勤服务,保障培训期间学员的纪律和安全。同时成立由学员民主选举产生的班委会,负责学员的行为管理,班委会由正副班长、学习委员、文体委员、纪律委员、生活委员、劳动委员组成,明确职责,各司其职;成立学习小组,由组长负责组内学习、讨论、调研及参加班会活动的组织和协调。今年以来,桐梓县的“优秀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和“村(社区)主任培训班”以制度为基础,实行学员自主管理,由班委组织开展群体活动,组织了拔河比赛、篮球比赛、结业联欢,促进了学娱结合,活跃了氛围,强化了团队精神,展示了良好形象。通过改进培训的组织管理形式,让学员在学习、生活,活动中实现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二、培训内容上,实现公共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
按照“按需施教”的培训原则,年初就进行党员干部培训需求的问卷调查,分别征询了126名领导干部,150名乡镇和机关普通党员干部,50名组工干部,150名村(社区)干部对培训内容的意见和要求,将党员干部选项比较集中、真正想学爱听的内容作为教育培训的重点课程,安排专门的教学单元,突出科学性、体现时代性、注重适用性。按照培训的总体目标分类培训、分级实施、分步落实。今年年初,就针对我县十二五规划的主战略和全县领导干部目前最迫切需要了解的理论和知识,邀请了来自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深圳大学的6名专家学者对我县的500多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了3天的集中培训。今年的主体班次,更是结合全县党员干部的需求,课程设置上既切合干部的工作和成长的实际,又具有时代特征,具有针对性、时代性、系统性、全面性,既有公共理论知识的辅导,同时又有专业知识的传授,既有党和国家宏观政策的讲解,同时又有符合县情的县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策略的指导,真真正正做到把党员干部最喜闻乐见,最迫切需要的理论和知识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
三、培训形式上,实现课堂教学与多种培训形式相结合
县委组织部着力把干部培训方式由单一的课堂授课辅导向多元化、灵活性的教学方式转变,增加了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开设了情景模拟、案例讨论分析、对策研究、双向交流、实际观摩等课程,增强学员与老师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增强了教学吸引力,提高了党员干部分析问题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今年的“优秀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中,不仅安排了增加团队意识的军训和拓展训练,还在课堂学习中加入了无领导小组讨论、演讲比赛、召开群众会等多种模拟学习。培训期间,还选取了县内楚米镇、九坝镇、花秋镇、天坪乡等4个乡镇的有关课题组织调研,让年轻干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通过组员之间相互配合、分工协作、互通信息,形成问题呈现、实事求是,原因分析条分缕析,提出对策有的放矢的调研文章。在“村(社区)主任培训班”等培训班次中,让来自全县不同镇村的党员干部走进工业园区、走进优秀村居、走进县城规划,通过现场观摩,实地解说等形式,了解县内工业、农业、乡村旅游等方面做得好的地方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熟悉县情,增加干事创业的信心的决心。
四、培训效果上,实现了理论涵养提升和实践能力提高的有机结合
教育培训不仅要增加和更新知识,更要提高工作技巧,为党员干部在下步的工作中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例如在中青年干部培训前,县委组织部就专门针对全县中青年干部在理论和实践的所需所求进行了充分的摸底调查。通过调查了解,目前我县中青年干部大多还缺乏扎实的理论功底,缺乏对全局工作的驾驭把握能力,缺乏必要的实践历练,而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新事物要求中青年干部去学习、去探索、去创新,在实践中有许多新问题等待去研究、去回答、去解决。所以针对中青年干部培训而设置的团队、理论、实践的全封闭式三段培训,让青年干部不仅在课堂上学习,更是走进了乡镇,走进了城市建设的第一线去亲身体验和参与,增加了参训干部的求知欲,教学相长,大大提高了培训的实效性。通过始终坚持把教育培训与实践锻炼统筹起来,使党员干部不仅能在理论涵养上有新的提升,更能在实践锻炼中增长新知识、新本领、新技能,真正做到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