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抓典型教育 铸先锋模范

江苏淮安城南乡政府 周海牛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一种模仿榜样的强烈倾向。这种倾向来源于人的需要和社会从众心理。在党员教育中,运用典型教育,就是利用人们的这种需要和心理,树立一批典型,以引发模仿心理。整体而言,党员教育是比较宏观、抽象的,不可能对每个党员一言一行提出具体、形象的要求。因此,就需要通过典型师范教育,把理论灌输、党性教育的内容融化到党员的主体意识中,真正变为党员的具体行动,使党员有榜样可学,有标准可超。

一、典型教育的概念及开展党员典型教育的意义

典型教育也叫示范教育。它是通过典型的人或事进行示范,教育人们提高思想认识的一种方法。典型教育法具有具体、形象、生动的特点,更富有感染性和可接受性。它不同于一般灌输式教育模式,其将抽象的说教具体到活生生的典型人物或事例来进行教育,从而激起人们思想感情的共鸣,引导人们对照学习和模仿。

一个好的典型往往具有较大的说服力和吸引力,它像一面旗帜感召和引领着人们,激励着人们的自尊心和进取心,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典型教育的导向作用和辐射作用,能使全体党员“见贤思齐”,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树立了一大批先进典型,雷锋、张海迪、孔繁森和现在的许志超等。这些典型对于进行党员教育,激发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带动社会健康向上方面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树典型,加强基层党员典型教育

近年来,一些部门典型教育的效果不佳,往往是在树立典型的过程中,对典型的深入调查不够,不了解基层党员心理,从而造成上报即为典型、报喜不报忧夸大其词等,这些做法不仅会降低大众对典型教育的信任,而且不利于先进典型的成长。因此,在树立典型,进行典型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对典型的选择、判断和认识,否则典型教育也只能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综上,开展基层党员典型教育,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时代性。任何典型都是一定社会环境下的典型,要反映时代精神,代表时代发展的方向。树立典型,进行典型教育,应与时俱进。如果习惯于旧框框、老眼光,不管形势,仍抓住老典型不放,用过去年代的典型行为和思想教育党员,往往会使人有一种格格不入之感,难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选择的典型一定要符合大众心理,贴近生活。只有这样才容易产生共鸣,使党员对典型的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成为可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时代造就新的典型,只有用具有时代特点的典型去教育党员,才能使广大党员焕发时代精神,顺应时代潮流,走在时代前列。

二是客观性。任何典型都要符合客观实际,切忌“高、大、全”。典型(正面典型)是普遍性、个性和共性的统一。任何一个典型都是具有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优秀品质的人的典型,具有榜样性和说服力。所以在选择典型时,要立足真实、客观,不能选择电影或文学作品中的“高、大、全”的典型,这样的典型不但不真实,反而会使受教党员产生逆反心理,不仅起不到教育的效果,甚至还会给一些不明真相的党员带来有害的后果。

三是全面性。客观事物的发展总是不平衡的,表现出层次性和多样性。社会的不同部门之间或同一部门的不同人群之间也总是存在着差别。因此在不同的部门和群体之间的典型也呈现出特殊性和层次性,不同的方面、不同的层次具有不同的典型,所以在选择典型的时候应注意到典型的多样性和层次性,切忌模式化、单一化,注重全面性。

三、总结

唯物辩证法认为:客观事物都存在矛盾,其发展总是不平衡的,是有差别的。每个人的思想、觉悟总是有高低,实际表现总是有好坏,贡献总是有大小,不可能完全相同,一切典型都是共性与个性的对立统一。先进典型蕴含着普遍的共性,代表着事物发展的正确方向和一般规律。因此,开展党员教育工作,必须要充分认识典型的作用,抓典型、树榜样,善于发现优秀题材,树立先进典型,宣传和推广先进典型。通过典型教育,促使各项理论、党性原则深入广大党员主体意识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巩固,各项工作得到进一步促进。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16日 16:28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袁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