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两弹一星”元勋:彭桓武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我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皇家爱尔兰科学院院士、中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彭桓武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2月28日21时4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彭桓武院士曾获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5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1999年“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曾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五届委员。

彭桓武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1915年10月6日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县,2007年2月28日因病在北京市去世。1995年和2005年,在他80和90华诞之际,我曾先后在《物理》第24卷第10期和第34卷第5期撰文祝贺,表达对先生的敬仰,同时也介绍了有关先生治学做人的一些嘉言懿行,供更多年轻人学习。现在,感于先生的高风亮节,历久弥笃,值得广大科学工作者纪念和学习。因而不惮重复,仍加简述,并补充一些他去世前几年一直在科研第一线工作不懈的感人事实。

先生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后,考入了清华大学研究院,随周培源教授进行相对论的研究,开始踏入了理论物理研究的门户。1938年秋,入英国爱丁堡大学理论物理系,师从著名物理学家玻恩(M.Born),194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1年至1943年,继续在爱尔兰的都柏林高等研究院做博士后的研究学者(scholarip),和海特勒(W.Heitler)合作进行介子理论方面的研究,发展了量子跃迁理论,用以处理核碰撞中产生介子的过程,得出了能谱强度,并根据它首次解释了宇宙线的能量分布和空间分布。这就是当时名扬国际物理学界的,以作者哈密顿,海特勒,彭(Hamilton,Heitler,Peng)三人姓氏缩写为代号的关于介子的HHP理论。

1943年7月,他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做博士后的卡内基研究员(Carnegie fellowship),和玻恩等合作进行场论方面的研究。1945年,他获得爱丁堡大学科学博士学位后,又到都柏林高等研究院,在由波动力学创始人薛定谔(E。Schrodinger)任所长的理论物理研究所任助理教授两年,继续做场论中用生成函数方法表示波函数的研究工作。他先后两度在爱丁堡与都柏林两地从事理论物理研究共9年,至1947年底才回国。这9年间,先生经常和蜚声国际物理学界的大师玻恩、薛定谔及海特勒等人共同从事上述各方面的研究。在共同研究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同事间的相互启发,他的理论修养、工作能力和对学术问题的见识与判断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且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对共同的工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与玻恩和薛定谔等人的接触,使先生体会到:他们在物理学诸多领域中研究工作的创造性,与每人对物理规律深刻而有系统的理解以及所独立持有的鲜明的学术观点是分不开的。他们之间根本的共同之处,即毕生不懈地、虔诚而又务实地追求真理的态度。其实,这也正是彭先生始终自己坚持并用来教导学生的治学态度。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12日 15:18 来源:新华网 编辑:葛燕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