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网友盘点:“禁令年”下的官场热词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5、“为官不易”

“为官不易”

“为官不易”

禁令之下,让官员深感“为官不易”。请看一个北京出租司机眼中的“习李新政”:1、军车公车老实多了,有些竟然开始认识红灯和紧急停车道;2、酒店歌厅生意差了不少,不再经常遇到当官的醉醺醺地在门口剔牙;3、节前来北京送礼的外地车少了,街头没以前那么堵;4、连警察处罚都客气了,还有些不适应;5、一官员戴劳力士打车,直解释,塘沽买的!

——网友评:跟以前相比,现在确实为官不易,可扪心自省:“铁饭碗”本就不该端得轻而易举,当官与发财本就两道。让“为官不自在”成为习惯,这是权力的纠偏,也是常识的回归。

6、“官不聊生”

“官不聊生”

“官不聊生”

名词解释:“官不聊生”是对应“民不聊生”来说的,“民不聊生”是指老百姓无法生存,而“官不聊生”是指要让做官的受到社会舆论监督、公民监督来为老百姓做事,时时感到责任和压力,方能做好官和做好事。

横向对比:是不是官不聊生,这是判断一个国家发达还是不发达的一个标志。发达国家一般都官不聊生!“官不聊生”在发达国家其实是常态,因为官员会受到民众的广泛监督。有人形容2013年“官不聊生”,这正说明中国有了像样的吏治。

纵向对比:朱元璋时官不聊生,政治清明;雍正时期官不聊生,政治清明;可见,“官不聊生”对国家对百姓都是件大好事。

——网友评:官不聊生,标志着我们正在朝着发达国家迈进!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26日 17:21 来源:新华网发展论坛 编辑:杨安琪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