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月3日,长城网以《最美基层干部:“六一书记”和他的幸福尤村》为题,对河北省海兴县赵毛陶镇小尤村党支部书记常金恒同志的事迹进行了报道(“六一书记”名号的由来:前年省委领导到该村视察,问常金恒多大岁数,他回答:“六十一岁,同时发扬‘六一精神’干工作,老夫聊发少年狂,我的工作热情比小年青儿的还要高!”),人民网、中新网、中国日报网国际频道、中国青年网、上海新民网等进行了转载。一些网友读后有感而发,纷纷在长城网《渤海潮:点评河北》栏目、新华网发展论坛、中国网互动中国社区等,以《走在践行“中国梦”路上的“领头雁”》、《“六一书记”用变革精神助力“中国梦”》、《海兴“六一书记”的“牛马精神”值得“效尤”》、《“六一书记”诠释新“梁山精神”》等为题发表评论,人民网、网易微博、中国网、中国日报网国际频道、上海新民网、汉丰网等进行了转载,可谓“好评如潮”。
基层干部群体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但也有共同点,我们应向他们学习什么?笔者透过自己身边的“最美基层干部”常金恒,管中窥豹、见微知著,浅谈一下我们应向基层干部群体学习的优秀品质。
一是甘于奉献。常金恒上任第五天,农历腊月二十四,因低压线路老化,村民私接乱拉,变压器超期服役、超负荷运转突然烧毁。时值年终岁尾,一到晚上全村一片漆黑。需买新变压器,村集体没有一分钱,“一事一议”让村民集资也很难行得通,怎么办?望着全村人期盼的目光,常金恒急得嗓子说不出话来。他顾不上购置年货,一趟趟地跑县电力局,他为老百姓办事的诚心和毅力感动了电力局领导。腊月二十七,县电力局无偿支持该村变压器一台,由局长亲自带队,以最快的速度将变压器安装到位,恢复了村民用电,使全村过上了一个明亮祥和的新年。常金恒的时间观念中没有什么所谓节假日,干起工作来更是不分昼夜。调街期间,他每天天不亮就从县城的家里赶到村里,组织大家修路挖渠,晚上还要挨家挨户去做思想工作,经常是夜里11点多再赶十几里路回县城的家。小尤村的一位老人说:“常金恒当书记的这七年多的时间里,连过年算上也没歇几天。”建清真寺期间,有一天早晨没吃饭常金恒就赶到了工地,到上午十点多他饿得难受,让党支部委员常广友从村委会找来两个都长了醭儿的小饼垫了下肚子,连口水都没喝就接着干起了小工和监工。土地开发过程中,他积劳成疾,因犯冠心病两次晕倒施工现场,三次住院,接到村里有紧急事情需要处理的电话,从市中心医院拿起输液瓶子坐上车就往村里赶。他全身心投入村里工作,一纸委托书将自己家在港城的三层商住小楼建造“托”了出去。
二是爱岗敬业。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以常金恒为例,他舍小家、顾大家,在年近花甲之年放弃县城电机生意,不顾家人和亲友的强烈反对,抱着“使命因艰巨而光荣,人生因奋斗而精彩”的理念回村任支书。他注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之前五任党支部书记都对他心悦诚服、鼎力支持。他发扬“团结和谐奋进,拼命建设尤村”的“拼命三郎”精神,以“舍得一身刮,敢把皇帝拉下马”的昂扬锐气正村风,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尤村换新天”的豪迈气概搞建设,以“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铁人王进喜精神办实事,以“钉钉子、紧盯不放、锲而不舍”的实干精神干工作,为了全村的发展殚精竭虑、呕心沥血,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好当家人。从建清真寺,到修路、电改、荒地开发、建广场等,七年多来他累积协调、争取、投入1000余万元,使一个连续15年无村班子的“问题村”,由乱到治,一举成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省级“文明村”、“生态村”、“文明生态村”、“民族工作示范村”、“新民居建设示范村”,县级“农村基层班子建设‘双优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先进村”、“先进基层党组织”、“民族宗教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单位)”等。
三是乐善好施。还以常金恒为例,新建清真寺的时候,从原清真寺一台旧锅炉卖得的185元起步,他自己率先拿出1万元,让清真寺建设先开工,他骑上自己那辆旧摩托车,跑乡上县,协调争取建设资金。前年他在县电视台《海兴新闻》节目中看到高湾镇有一个贫困家庭,立即打发儿子去县电视台送了500元钱,通过其转交给那个家庭。去年春节前,听到县民政局负责人说,本镇张褚村有个家庭,因车祸母亲丧生、父亲卧床,儿子因需伺候父亲不得辍学,他向老伴儿要了2000块钱,买了米、油、面条等,叫上本村清真寺的阿訇,不顾冰天雪地连夜给送去,并促使镇政府出资雇人伺候,让那个孩子重返校园。他先后当选为“月评河北雷锋”——“敬业奉献”活雷锋候选人,市伊协常委,县政协常委、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被评为全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市宗教界“五好”信教群众,全县“五星级”党员、优秀共产党员、创先争优活动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奥运安保工作先进个人等。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