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千条线,基层一线牵”。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事无巨细,特别是信息时代的当下背景,客观地对基层干部的思想素质、知识结构和群众工作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现实中,不少人觉得基层工作充其量不过是简单劳动、流水作业,“大事”有上级和领导“顶着”,不提高也“下”不来。这其实是很大的误解。事实上,如果缺乏与时俱进、实干创业的精气神,缺乏复合多元的知识结构、系统过硬的业务素能和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基层干部同样会遭遇“本领恐慌”。
那么,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如何不断超越自我,积蓄固本强基、拼搏向上的正能量?笔者认为,涵养、历练好一身正气至为重要:
——“直面问题树勇气。”基层处于社会治理大系统的终端,面临的问题矛盾错综复杂。基层干部首先要树立“问题意识”,对于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不能捂着盖着躲着,而要敢于正视、勇于担当、善于破解,并注重举一反三,积累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树立问题意识。直面问题的勇气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勇气不仅关乎性格,更与理想信念密不可分。没有“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无法想象红岩村的江姐能扛住敌人的竹签和辣椒水,留下“活人可以在活人的心里死去,死人可以在活人的心中活着”的不屈誓言;没有“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的执着追求,无法想象焦裕禄同志能够忍着病痛骑辆破旧自行车,像一头不知疲倦的牦牛,把调查研究和群众工作做到田间地头、百姓心坎。今天,我们面临的考验已不再是战争年代的腥风血雨,不再是艰苦岁月的筚路蓝缕,然而,在改革步入深水区、攻坚期的今天,党面临的风险考验前所未有,现实中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这就要求基层干部不断强化问题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以问题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以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精神,做好谋发展、惠民生、促稳定的各项基础工作。
——“加强学习强底气。”基层工作面广线长、任务繁重,“白加黑”是一种常态,不“挤”时间难有空闲学习“充电”。同时,基层工作直接联通具体的事权、财权,面临不正之风侵蚀的风险随之升高。而要避免思想庸俗、腐化变质,良方同样在于学习。基层干部不仅要加强对基础理论、业务知识、岗位技能的学习钻研,也要注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哲学社会科学的系统学习,优化知识结构,顺应时代潮流。作为年轻同志,不仅要懂电脑,更要懂政治,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和自信;作为老同志,既不可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也要避免被新时代新阶段涌现出的新领域新事物所吓倒,“身体进入21世纪,脑袋停留在过去”(习总书记语)。要通过加强学习,凝聚怀德修身的正能量,培育克难攻坚的真本领,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善始善终、善做善成。
——“服务群众接地气。”基层是连接党群干群的桥梁。基层干部有接触实际、走进群众的天然优势。而在群众眼里,干部无论职位高低,都是“公家人”;既然端了老百姓的饭碗,就要真心为老百姓做事。“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习近平语,新华社北京6月30日电)基层干部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甘当群众的小学生,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才能接得住“地气”,稳得住心神,变得耳聪目明、衣冠端正。诚如人民满意的信访干部张云泉所言:“群众找不到基层干部的过程,就是群众对我们积怨积恨的过程。”基层干部要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以正在深入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对照党章和八项规定,认真清理解决基层工作中依然不同程度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时刻不忘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自觉做到自身正、自身净、自身硬,努力做一名杨善洲、焦裕禄式的好干部。
——“追求卓越长骨气。” 时下,有的年轻人一味把眼睛盯着大机关,把基层视为“怀才不遇”、“前途渺茫”的代名词,这与多年来形成的以“升官发财”论成败、以“出人头地”论英雄的庸俗风气有关。“人必自辱,而后人辱之”。如果只是把基层工作看成一种权宜之计,一个“向上发展”的跳板,动辄横攀竖比、患得患失,又怎能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更遑论像周恩义那样“第一个到位,第一个遭罪,第一个受累,最后一个撤退”,像一支蜡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燃烧到底?当然,换个角度看,基层工作总的看尽管条件艰苦、待遇偏低,但作为整个社会生活的平台节点和神经末梢,也是最能锻炼人提高人成就人的“风水宝地”。沈浩、菊美多吉、李彬等“最美基层干部”,都是立足基层这片广阔天地干出一番实干富民、实干兴邦的大事业,赢得弥足珍贵的民心。正所谓:“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行伍”。只要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追求卓越不止步,何愁基层没有“英雄用武之地”?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