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辽宁抚顺县委组织部的一名普通干部,我对群众工作的理解有感于今年七月初部里开展的“组工干部美丽乡村行”活动,部内26名组工干部进乡驻村,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这次活动,我对如何做好群众工作、当好基层干部多了一层理解,深刻领悟到做好基层工作必须理解透以下15个字。
“没架子”——才能被群众接纳。顶着白花花的太阳,我和同事背着行李包裹,被送行的面包车甩在上马乡四家子村的大道边,车里传出一句和当时天气极端不相符的话:“自己找住的地儿、自己买菜做饭、自己烧炕……”还没等分管部长说完,司机一脚油门,车就一溜烟的跑了,而我们也开始了驻村生活的艰难开端。
驻村后需要了解村情民意,我们没有坐在台上装模作样的讲,而是把自己置身于群众当中,用群众能够接受的方式、能够接受的语言,在庭院里唠起了家常。昏暗的灯光下,我和大家一起坐在村部院内的水泥台上,忍受夏夜里虫蚊的叮咬。在交流过程中,我把自己当作群众中的一员,没有“打官腔”、“说官话”,而是围绕村民最关注的“选好班子有事干、发展产业有钱赚、村务管理要规范、设施建设看得见”四方面做专题调研,真心诚意的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认真记录每一条有用的信息。遇到村民多次提及的问题,我就多问几句,将情况摸清摸透。原本晚上7点开始、打算2个小时结束的座谈会,由于村民的热心参与,开到夜里11点多才不得不散场。在村民热烈的掌声中,我深深体会到:干部驻村要“帮民”不“扰民”,当好“帮工”的关键,不能高高在上做官老爷,而应该放下架子真正和群众交朋友,设身处地的为群众着想,才能被群众所接纳。
“能吃苦”——才能被群众认可。为深入了解村里的自然情况、各家各户的生产生活情况、村两委班子整体情况、户联网组建情况以及困难家庭需要救助情况等,我们挨家挨户进行了走访调查。由于是农忙季节,群众大多下地劳动,家里没有人,我和同事不得不打破作息习惯,起大早、贪大黑、顶太阳入户做调查,回到驻地后,再开组内碰头会,交流当天的走访心得,很快就摸清了村里的情况,也为我们今后在村里工作打下了基础。四家子村党建宣传工作一直是个“短板”,驻村工作期间,我还承担一项重要任务——打造村内1000余米的“党建文化墙”。“党建文化墙”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宣传载体,通过精心设计,确定了“党建引领希望,生态构筑梦想”的宣传思路,将党的建设、中国梦、户联网、雷锋精神、生态环保、文明习惯等内容绘制到墙上,形成流动的“党建学习课堂”,强化群众对党的知识的了解,对群众的思想、行为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比我们下几次乡、磨破嘴的效果还要好。为了赶工期,不论是烈日炎炎、酷热难耐,还是天下小雨,只要画工还在工作,我就盯在现场。户外30多度的高温,我没打过遮阳伞,胳膊晒爆皮了,脸也晒黑了。有时候赶上下雨,为了不影响作业,我给画工撑伞,自己被浇成落汤鸡,却从未喊过一声苦。就是靠着这种吃苦的精神,原本一个月能干成的工程,13天就保质保量完成了。村民看我们顶着太阳画画太辛苦,就泡好茶水送到现场。在和村民日渐亲近的交流里,我体会到:干部下基层要扮好自己的角色,不能讲条件、不能拈轻怕重,像“温室里的花朵”,只有和群众一样肯能吃苦,就能拉近彼此的距离,就能被群众认可。
“不耍嘴”——才能让群众满意。组工干部提笔能写、张口能说,但这一切在基层都不管用。群众看干部关键在于“实干”两字,“耍嘴皮子”的干部在农村根本没有市场。上马乡四家子村位于大伙房水库上游,村里没有像样的村部,正在使用的小村部是借来的,非常小,开会得有一半人站在走廊里,时间长了,开会没人到场,村“两委”成员只能靠广播喇叭传递信息。新当选的村主任庄忠明只有27岁,年轻、有思想、有干劲,上任后自掏腰包15万余元,砌筑了围墙、清理了边沟垃圾、绿化了村屯环境,但对于村部问题一直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在调研和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我们与村主任做了许多工作,征用了村内闲置的小学,经过整葺装修,一个300平方米建筑、2000多平方米广场的新村部就建成了。我们又协调上级主管部门给村里争取了办公桌椅、卷柜等办公物品和一台投影设备。由于帮群众解决了“家”的问题,使老百姓茶余饭后有了活动场所,大家对我的工作特别满意,走在路上常常有人和我主动打招呼,说几句暖心的话,让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外人”。通过这件事我认识到:群众是最朴实的群体,你哪怕只做了鸡毛蒜皮的小事,他都会记着你的好。和群众接触不能耍嘴皮子,不能说套话、空话和大话,实打实的干事,群众没有不满意的。
“不外行”——才能让群众欣赏。农村的广阔天地是大课堂,群众就是老师。入乡随俗,我们就不能说外行话。四家子村虽然没有主导产业,但村里大部分人家都养挖掘机,属于大型机械聚集地。村里特种车司机有100多人,这个特殊群体在村里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且业务、利益、家族相互关联,“牵一发而动全身”。为了获得这部分人的支持,我发挥自己汽车专业毕业、曾经在交通系统工作16年的优势,又上网查询了有关资料,凭着对挖掘机的了解,很快和他们有了共同话题。从挖掘机的型号、挖掘力、操作、保养,到行走速度、爬坡能力,以及施工管理、机械安全等,我说得头头是道,他们听得津津有味。因为不外行,司机们很愿意和我交流探讨,尤其是涉及到干活工时、托车运费、工程结算等环节,司机们和我更是有聊不完的话题。每天晚饭后,大家就聚在一起聊聊,没几天我就和他们成了朋友。有一次因工作原因我需要临时返回市区,还是村里的司机朋友主动开车捎我回去的呢。我琢磨着,驻村工作不说外行话是基本条件,“懂行”才是关键,群众能从你这里学到有用的东西,就愿意和你交流,你能带给群众一定的裨益,群众才能欣赏你。到农村基层工作,一定要做好功课,有备无患、知己知彼,才能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敢碰硬”——才能让群众信服。村里有位姓韩的大爷,脾气暴躁、软硬不吃,有事没事就爱上访告状,村干部也拿他没辙。刚进村那会儿,有人告诉我别碰这个“刺儿头”。可我想,咱进村工作就是来解决问题的,回避矛盾不是办法,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啃下这块“硬骨头”。韩大爷在河边养了一群鸭子,他经常下河抓鱼给鸭子吃,对鸭子像对待孩子一样精心在意。了解这些情况后,我经常就鸭子养殖、管理、防疫和鸭蛋腌制、销售等问题向他“取经”,有意无意的和他接触、套近乎。最初老人很排斥我,说我“走走形式、镀镀金”就得回去,就连他患有精神病的老伴也总骂我,但我没有气馁,以更加谦和的态度和老人交流,还请画工师傅给他设计了一块卖鸭蛋的宣传板,韩大爷对我这种贴心服务非常满意,说话再也不夹枪带棒了。看我真在村里扎了根,韩大爷渐渐接受了我,没事的时候经常和我交流。于是,我开始“得寸进尺”,和他讲政策,讲党给农业、农村、农民带来的好处,讲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讲县里这些年的发展变化,在不断的交流里,老人不满的情绪渐渐平复了,他说:我从小没人管,是个野孩子,白手起家走到今天,儿女条件都不错,确实应该感谢共产党。他还表示再也不无理取闹、上访告状了,就连他的老伴也总问我:“你还哪天来?到我家坐会呗”。村干部和村民看到这种变化,都很惊讶,感觉让这夫妻俩转变比登天还难,可我做到了。我总觉得:群众工作不能拈轻怕重,不管遇到多硬的骨头,只要用心去“啃”,就没有啃不下来的,做群众工作要始终带着感情,用感情融化一切“坚冰”,我们的群众基础才会更牢,效果更好。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