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触过的几个基层干部,常以不入“基层”作炫耀,开着一辆私家车,专往“高层”跑;也有不少基层干部,像反季节蔬菜似的,习惯往城里钻……在他们身上,很难找到“泥土味”、“草根情”。既是基层干部,就不要嫌弃基层,不做基层“浮萍”,不把基层当跳板,而要戴好“基层”这顶官帽,与基层融为一体,彰显基层本色,多为基层着想,为基层出力,为基层谋福祉。
小时候,杨荷塘村有个基层干部叫吕毛公。他有几个特点,一是村里人找他很容易,经常见面,如影随形,一提到吕毛公,村里人能很快说出他在哪,在干啥;二是公家的东西看得很重,谁都不能占为私有;三是哪里有困难、有矛盾、有纠纷,村里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吕毛公,他出了面,不管公事私事、大事小事,都能解决得一干二净、不留后患;四是吕毛公勤快能干,挖水库、挑河堤、填马路、建房宅,凡是男人干的活,他都能干、肯干、多干。
我那时觉得,吕毛公让村里人有幸福感、安全感、依附感与踏实感,村里人也敬仰他、拥护他、感激他与挂念他。所以在村里,吕毛公威信高,几次推举村干部,吕毛公都全票当选。他的为官“法宝”就是永葆“基层”本色。直到他退休二十年,村里人对他的敬仰与拥护一点不减。
彰显“基层”本色,基层干部要与群众朝夕相处、打成一片。广大基层干部要让群众找起来容易,随处可见、可碰、可聊、可议,不摆官架子、不玩躲猫猫,这是前提条件,也是必要条件。一些“走读干部”像候鸟一样,在群众眼里车来车往,浮光掠影,群众基础怎会牢?群众感情怎会深?既在基层,就要真俯身,沉实心,做到吃群众饭,睡群众铺,说群众话,干群众事,在基层熔炉中主动自觉地烙上“基层”印。同时,要学习群众身上的一些好传统、好做法,比如纯朴、节俭、勤劳等,再如团结互助、坦诚以待、仁慈宽厚等,这些都是基层本色,是基层宝贵的财富,就像村里的土鸡一样,原汁原味,营养丰富。基层干部学好了、用好了,才能成为群众中的一分子。
彰显“基层”本色,基层干部要克己奉公、公平公正。那时候村里人常说,一担现大洋搁在吕毛公家里过了一天两夜,吕毛公没动半个;村集体的笋、鱼、树等,就是小孩子拿了、占了,也要搜出来充公。吕毛公能管服村里人,管好村集体,在于他自身公而忘私,两袖清风。基层干部要树立“公”的思想,克服“花共产党的钱不心痛”的麻弊观念,在管理、建设、服务上,帐目清晰,收支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审核;处理重大事务时,善于发动群众,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用好群众这杆“秤”,把好自身这个“砣”,将“公家钱”花在刀刃上,把“公家事”晒在阳光下,才能赢得群众口碑。
彰显“基层”本色,基层干部要敢担当、能攻坚。始终以群众为伍的干部,群众始终支持他;关键时刻作弄群众的干部,群众永远记恨他。吕毛公为群众解决问题,原则性极强,从不包庇袒护,从不阳奉阴违,就是他亲儿子犯了错,也当众批评一通,责其改正,不给台阶下。吕毛公常说,一碗水端平,再复杂的问题也简单,脚踏两只船,再简单的事情也复杂。基层干部面对问题困难,要冲锋在前,替民作主,秉公理事,将群众的利益举过头顶,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切忌在矛盾问题中“混水摸鱼”,更不能“吃了原告吃被告”,否则,只会背负一辈子的骂名。基层干部要深入一线,明察实情,多想办法,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在险情面前激发斗志,在难关上面检阅闯劲,在矛盾之中体现谋略,当好群众身边的“守护神”。
彰显“基层”本色,基层干部要亲力亲为、率先垂范。我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村集体的大鱼塘抽干了水,鱼在泥水里跳,人围在岸上看,因为结冰的天气,谁也不敢下水,只是说着指着。吕毛公大嗓门一嚷,赤着脚跳下塘,满身的泥,将一条大鲤鱼扔上岸。岸上村民见状,穿靴子的、裹塑料的、打赤脚的,纷纷跳下水,干得热气腾腾,全无冷意。分鱼的时候,吕毛公让乡亲们先拣,自己得最后一份,从不计较。每次夜里开会,吕毛公估摸着村民正生火做饭,便嘴叼口哨,沿着村里小巷,吹一哨,喊一句,像卖货郎似的,村民出门问,他缓下声气解释几句。基层干部当到这个份上,群众不信任才奇,不支持才怪。基层干部不在看,重在干,对村级事务要引领好、规范好、落实好,少些瞎指挥,多些传帮带;少些牢骚话,多些体谅情,做好群众创业致富的“领头雁”。
树高在根深。“基层”本色在,方能成就深厚壮实的基层事业,为“枝繁叶茂”的顶层设计夯牢根基。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