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上面千根线,底下一根针;同时基层工作千变万化,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我们基层干部不能老一套、三板斧,要用新的办法来应对,在这千方百计中,有一条原则,即“三三制”原则,就像定海神针一样,用活了,用好了,基层工作就可以抽丝剥茧、势如破竹。
所谓“三三”制,指的是在新形势下基层干部必须具备的三种能力、三种方法、三种心态。
一是要有三种能力。首先是要会“上观天气”,当前群众的觉悟和知识水平不断提升,开展基层工作,首要的是要掌握和领会上级的各种路线、方针、政策的精神实质,在确保大方向不偏的同时,才能做到与地方实际很好地结合。其次要“下接地气”,这就要求基层干部要走出办公室的案头,多到田间地头、车间里头,沉下身子把辖区内的每一旮沓、每一角落都摸熟、摸透,了然于胸。胸有成竹,遇事就不慌。最后要“中通人气”,就是要饱含感情来做好群众工作、基层工作,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忧、乐群众之所乐,如此则万众归心。做到天时、地利、人和,则无往而不胜。
二是要会三种方法。首先是辩证思维方法,当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改革攻坚期、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利益多元期,这种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要求基层干部一定要学会辩证思维方法,分清主次、分清轻重缓急、分清整体和局部、分清现象和本质等,才不会胡子眉毛一把抓,才不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才不会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其次要有底线思维方法,思想多元、利益多元、途径多元、对象也多元,必然不可能做到皆大欢喜,这就要求基层干部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底线,与违法违纪,甚至危害国家和公共安全的人和事作坚决的斗争,坚守阵地,寸步不让。最后是要有法治思维方法,在全心全意服务群众的同时,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同时,必须要用法治思维方法,引导和教育群众知法、懂法、守法,在法治的轨道上,合理述求、依法处理,最大程度减少矛盾和后患,最大限度保证社会和谐稳定。
三是要有三种心态。首先是要热心。要真正认识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要真正感受到我党和群众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形成的鱼水深情、血肉联系;要真正体会到生我身者父母,活我身心者群众;才会把群众当自己人、当亲人,才会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才会挂念群众的吃穿住行,才会对群众的事上心、关心、热心。而这个热心,就是群众最期盼、最迫切、最需要的态度,有了热心,群众的心就热了、情就暖了、气就顺了、也就把我们基层干部放在心上了。其次要细心。当前在农村,“空心、空巢”现象比较突出,出现了不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在城市,农民工、流动人口问题比较复杂,吃穿住行、科教文卫等方面都涌现不少难题,当然也有一些违法犯罪问题。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必不可少的就是要细心、细心、再细心。要细心观察,防患于未然;要细心照顾,用真情温暖人心;要细心解释,群众的事急不得;要细心处理,群众的事无小事。最后要专心。基层干部待遇低、级别低,但却站在直面群众、直面矛盾、直面问题的第一线,权力小、责任大,而且往往问责的都是基层干部,因此必须强调要专心,要守得住清贫、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传承螺丝钉的作风,咬定青山不放松,踏石有印、抓铁留痕。当然,组织部门应采取切实措施,让基层真抓实干、群众公认的干部的奉献得到组织及时的肯定,不要年年提“不让老实人吃亏”,结果老实人年年吃亏,基层老实干部更是如此。
归根结底,“三三制”就是一句话,与群众想到一块,和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