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灿泰
姓名:吴灿泰
出生:1921年11月
住址: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
参军:1938年
部队:黄埔军校三分校(江西瑞金)17期步科22总队第3大队第9分队重兵器队
49军105师战车防御炮连二排
第33集团军司令部
吴灿泰老人的家被收拾得一尘不染。10年从军生涯,已过去70年,但仍深印在他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我是1921年出生,1938年报考地方干部训练团第一期。”
吴灿泰父亲本是做船运生意的,由于日本侵华,福建沿海海路被封,家中生意破产。那时,吴灿泰刚刚初中毕业,没法再读书。为了生计,吴灿泰自谋生路,报考了地方干训团。当时国民政府为了抗日,在各地成立了抗日后援会、干训团,以文艺宣传等方式,发动百姓抗日。
“先是从最低职务干起。干了几个月,我被调到团里做文职杂务,抄抄写写。那时候国共合作,训练团里也有共产党员,有一个人给我看了很多进步书籍,包括《家》、《春》、《秋》、《雷雨》,还有鲁迅先生的书。后来国共合作破裂,省政府搬到永安后,共产党全撤回延安,我也跟着团里迁到三明,工作到1940年。”
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在华主力在长江、华北一带,在福建沿海只有小规模作战。1938年春,为配合进攻武汉,日军占领厦门和广州,企图阻断国际对中国的供应线。1938年5月,福州、厦门先后失守,福建省政府内迁永安。
“那时候部队升迁很快。我于1940年报考了黄埔军校第17期。1943年,我从炮科毕业,学的是迫击炮,被分配到了东北军王铁汉的第49军105师,驻防浙江金华的龙游。当时105师在那里与日本对峙,从1943年初到1943年6月左右,双方一直对峙,基本没有打仗。”
“1943年,我又被选派到广西全州步兵学校深造,后来学校搬到贵州遵义。1945年2月毕业后,我又被调到湖北竹山的西北军第33集团军干部训练班,任了副连级上尉。1948年,集团军调到徐州九里山。那时我还是在干部训练班。”
第33集团军是西北军,一直不被蒋介石信任,不断被缩减编制。调防徐州后,第33集团军更名为第三绥靖区,兵力已不足3万。“干部训练班当时也在贾汪,后来军事吃紧,被调回徐州,我当时就跟着调任徐州。三天后,也就是1948年11月8日,起义指挥部在贾汪成立,后由何基沣带领部队在贾汪起义。”
说着,吴灿泰老人拿出一本何基沣的传记,看得出他对何将军非常钦佩。一代名将何基沣,在徐蚌会战关键时候,带领23000多名官兵选择起义,使国民党军队在徐州北部和东北部的防线顿时化为乌有,华野主力得以直插徐州东侧,为堵截并包围黄百韬兵团赢得十分宝贵的时间。这是全国内战爆发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开创了大兵团起义之先河。
“如果不是这三天,我就在贾汪参加起义了。如果贾汪不起义,解放军就进入不了徐州,徐蚌会战就可能是另一种结局。因此,贾汪起义非常重要。” 吴灿泰老人谈起当年自己因三天之差,错过起义很是惋惜,而惋惜的背后,更饱含了当时对内战的厌倦。
“1945年,徐州起义后,留守的国军撤回江南。先到了镇江,后又到龙游、福建闽清,一路撤到了福州。福州解放前,还要撤到台湾,我不想去,就溜回了老家。”
解放后,吴灿泰干过很多工作,包括当木匠、做模具等等,后来开了一家画相馆,又按政府要求合并到美术模型社。1971年,模型社又和其他合并,成立了电位器厂。1985年,他在电位器厂退休。今年虽已95岁高龄,但吴灿泰老人身体硬朗、红光满面。(此文原标题为“吴灿泰:日本侵华,父亲生意破产”)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