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卢璋:白求恩引领我走上从医路

新疆油田公司离退休职工管理中心乌鲁木齐总站 王丽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8月14日,是七十年前日本宣布投降的前一天。我们选择这个特定的日子,拜访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老战士卢璋。

  卢璋是新疆油田公司离退休职工管理中心乌鲁木齐总站的离休干部,现已96岁高龄。老人虽满头白发,但思维敏捷,尤其是谈到那段刻骨铭心的抗战往事,仍历历在目,记忆忧新。

  1920年1月1日,卢璋出生于马来西亚吉隆坡。12岁时,随父母亲回到祖国,先后在广州市南武中学附小、广州市仲愷农工学校上学。上学期间,受学校进步人士抗战思想影响,经常参加进步学生组织的活动,传唱抗战歌曲。1938年8月,从广州市仲愷农工学校毕业后,卢璋本来可以回马来西亚过和平安稳的日子,可是,他考虑到日本侵略军,不仅侵占了祖国的东北、华北,而且展开了南京大屠杀,几十万同胞惨死在屠杀中,武汉危在旦夕。国难当头,必须挺身而出,为保卫祖国出一份力量。卢璋怀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爱祖国、反侵略的情怀,辞别了恋人,告别了父母兄妹,在当时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的帮助下,从香港经广州、武汉、西安辗转到延安。在他心目中,延安是共产党领导抗战最坚决的地方。

  在延安,卢璋先编入抗日军政大学第五期学习,后转入晋察冀边区抗大二分校第一期学习。那年,从加拿大来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也来到了敌后根据地。卢璋是八路军部队中极少会说英语的战士。1939年9月,懂英语的卢璋被选派到白求恩的身边当翻译。白求恩考虑到自己需要一名懂医学的翻译,建议卢璋学医。卢璋看到八路军部队非常缺医生,就听从了白求恩的建议,从1939年8月到1945年5月,他先后到晋察冀白求恩卫生学校、延安中国医科大学十九期学习医学。在卫生学校和延安医大学习期间,卢璋一边努力学习医学知识,一边上前线抢救伤员,先后参加过百团大战、晋察冀反扫荡斗争等重大战役。面对许许多多被日本鬼子飞机、大炮、机枪狂轰滥炸和屠杀而血肉模糊的战士,他不畏强敌,浴血奋战,已记不清楚救治了多少伤员。卢璋曾几次光荣负伤,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中,卢璋感受最深的主要有两点,一是全国各族人齐心协力抗日的高尚爱国情怀;二是白求恩“毫无利已”的奉献精神,和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卢璋说,这深深地教育了他,影响了他的一生。从而使他一直走在以医疗为职业,为党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卢璋先后任延安军委卫生部门诊部医生、新华通讯社卫生所所长、西藏中央卫生部昌都民族卫生工作大队副大队长、新疆石油管理局独山子矿务局医院院长、新疆石油管理局卫生处处长等职。在治病救人的岗位上,为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及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此文原标题为:我身边的抗战英雄——卢璋)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15日 08:19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梁秀君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