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邴作松:从儿童团到青年抗日联合会的抗战女英雄

新疆兵团第十三师火箭农场政工办 郭玉华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邴作松,1925年出生在山东省烟台地区栖霞县寺口镇战家村的一个大户人家,家里弟兄姊妹8人,她是家中的长女。抗日战争爆发后,邴作松的父亲放弃了教书先生的职务,参加了抗日队伍,本该无忧无虑长大的兄弟姊妹们也无奈只能早早结束学业。为了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年仅12岁的邴作松带领弟弟妹妹们参加了村里的儿童团组织,后来,邴作松被选为儿童团团长。

  那时鬼子天天扫荡,老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别看儿童团的孩子们年龄小,站岗放哨一点儿也不含糊。他们分工明确,白天由儿童团来站岗,晚上由村里的民兵负责值守。一旦发现情况,大一点的孩子负责跑腿给乡亲们报信,年龄小的孩子就守在村口站岗。发现鬼子来扫荡,村与村之间就用消息树来传递信息。时间长了,儿童团员们还总结了一套经验:趴在地上用耳朵贴着地皮,就能判断出日本鬼子的大部队距离村口有多远。每当鬼子进村的时候,他们都会及时推倒消息树和稻草人,乡亲们看到后就会隐藏好粮食,立即转移。

  随着年龄的增大,邴作松参加了村里组织的青年抗日联合会,并担任会长,在后方支援抗日前线。也正是在那段时间,邴作松屡次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任务,成长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每次上级安排下来征集军粮、做军鞋,救治伤员等任务后,邴作松和姐妹们就挨家挨户地把任务都分配下去。他们看到战士们打仗特别辛苦,有的战士的鞋后跟都磨没了,脚后跟露在外面磨出了血,感到特别心疼。因此,邴作松和姐妹们经常熬夜赶做军鞋,每当八路军路过村口时,她们就往战士们手中塞上几双,好让他们的脚少吃点苦头,更好地打鬼子。

  由于战事紧张,敌强我弱,八路军打得非常辛苦。伤员太多,部队的后勤保障跟不上,邴作松就组织青年和村民冒着枪林弹雨先把伤员从前线抬下来。没有担架,村民们就卸下自家的院门,用门板把伤员抬到最可靠的村民家中救治。缺医少药,邴作松就和姐妹们上山挖苦苦菜、柳树根、拔槐树叶熬成水,给伤员们消炎镇痛,这些土办法救了很多从前线送来的八路军伤员。

  邴作松的家当时还是八路军的秘密交通站,很多重要信息都是从那传递出来的。她还秘密收治了许多从前线送来的八路军伤员。一次,鬼子来村里扫荡,邴作松家里还有重伤员来不及转移,她就把昏迷的重伤员藏进了柴草垛里,让伤员躲过了一劫。

  邴作松先后担任过抗日妇女救亡会会长、妇女主任等职务。1954年,邴作松为支援边疆建设来到新疆,成为第一代军垦建设者。(此文原标题为“邴作松:柴草垛下救八路”)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02日 13:43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刘昱焓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