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8月12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晋察冀边区军民的“反扫荡斗争”拉开了序幕。日本侵略军在百团大战中遭到沉重打击后,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扫荡,对华北根据地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1940年,16岁的杨根林参军入伍,加入到抗击日寇的残酷斗争中。由于家里粮食不够吃,整天饿着肚子的杨根林个头比较矮,人还没有枪高。指导员看到他瘦小的身体,心里很难过,但也对他有几分敬佩,于是就让杨根林当了通讯兵。打仗时,指导员拿着长枪,手枪就交给杨根林保管。指导员经常教他射击,教给他射击的要领:左眼合,右眼睁,标尺缺口对准心,三点归一线,屏住呼吸扣动扳机。一次在战场上,指导员让杨根林瞄准2个日本鬼子射击,他根据指导员的射击要领,“啪”、“啪”、“啪”几枪打过去,竟然打中了目标,两个鬼子当场毙命。
太行区秋季的反扫荡打得特别艰苦。在一次战役中,日寇从杨根林所在队伍右侧包抄了过来,他们班上十几个战士向山上一片高粱地撤退,杨根林负责断后,边打边跑。他和战友们钻进了一片高粱地,刚跑到一个土坡上,杨根林感觉自己的右小腿被一个大土块砸中,人猛地扑倒在地。他一看,腿中枪了,绷带被打断,裤子上有8个大大小小的窟窿,血流了满鞋口。
跑不动了,杨根林就端着手枪隐蔽起来,决意要留颗子弹给自己,死也不当俘虏。很快,战友回来找到他,并将他护送到后方一个以寺庙作掩护的卫生所里养伤。那时部队普遍缺医少药,给伤口消炎,都是用盐水泡过的纱布来回擦,非常疼。
1949年,杨根林随中共中央分局委员饶正锡等15名党员干部赴新疆在迪化(现乌鲁木齐市)开展建党建政工作,并担任机关党支部第一任书记。1985年12月离休。
杨根林深知革命的胜利、祖国今天的安定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希望年轻一代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为祖国的强盛和繁荣发展承担责任,作出贡献。(根据《16岁那年扛枪打鬼子》整理)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