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喜治生于1925年,家住丹凤县龙驹寨凤麓社区13组,在中华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义无反顾,以朴实、倔强的气质,在抗战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功绩。
1939年2月,14岁的余喜治参加了杨虎城将军所辖的国民党第38军新编35师,他和其他来自陕西的士兵都被大家称为“陕西楞娃”。在河南广武县集训3个月后,部队开拔霸王城抗日前线。
1941年秋到1943年春,日寇铁蹄肆意践踏中原大地,战火燃至郑州、荥阳。中国军队以第四集团军38军、96军和38军35师为主,三面御敌,终使日寇龟缩在霸王城下,不能西进南下,史称“广武战役”之“广武封围”。虽说训练了三个月,但战场上的残忍还是让他们这些“新兵蛋子”心惊胆寒。日军装备精良,打起仗来飞机、连环炮、装甲车相互配合,打得天昏地暗。我们装备极差,只有步枪,打不到五发子弹枪栓都烧得拉不开了,力量悬殊太大。这些来自陕西的士兵号称“陕西楞娃”,上了战场都是不要命的,他们只知道打鬼子,奋勇杀敌。他们想了很多奇想妙招,有一招是等到对方步兵距离战壕10多米时,集中手榴弹铺天盖地地炸过去,炸得日本鬼子胆战心惊,狼狈逃窜,退缩不前。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战士们并肩战斗、浴血奋战。他们基本上不出战壕,就连吃饭都在战壕里,随时准备着消灭一切来犯的日本鬼子。
在一次与日军交战中,余喜治险些被飞机投下的炸弹炸伤,当时炸弹落地,弹片四溅,有一片“刷”地一下子从他头上划过,要不是戴着钢盔帽子,恐怕早就受伤了。战役一直持续半月有余,他所在的105团第一连虽然到战役结束时仅剩30余人,硬是守住了阵地,将日军团团包围在霸王城下,遏制了日军渡河南下、西进豫西的野心。因战绩卓著,余喜治被破格提拔为少尉排长,1947年考入黄埔军官训练班,训练一年后,他晋升为上尉连长。(此文原标题为“抗战“小鬼”)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