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20:00,十九大新闻中心举办集体采访活动,邀请军委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参谋刘芳、陆军第74集团军某合成旅两栖装甲突击车车长王锐、空军航空兵某团团长刘锐、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教授王飞雪谈“中国特色强军之路迈出坚定步伐”。以下为本次采访文字实录。
主持人袭艳春: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大家晚上好!欢迎大家出席十九大新闻中心第七场集体采访。一直以来,大家对人民军队都非常关注,所以我们今天非常高兴地邀请到四位来自军队的党代表,和大家作一个面对面的交流。首先我先介绍一下他们,然后也请他们作一下自我介绍。首先有请空军航空兵某团团长刘锐同志作自我介绍。
刘锐:记者朋友们,你们好,我叫刘锐,是空军航空兵团一名团长,也是一名特级飞行员。细心的记者朋友一定还记得,在2015年2月16日,习主席亲自登上了我国自主研制生产的轰-6K轰炸机,当时他走进了座舱,手握驾驶杆,亲自进行了操作。我很自豪地告诉大家,我来自于首批改装轰-6K战机的部队,也是首批改装的飞行员。
习主席视察空军部队的时候,提出了“三个要过硬”的指示要求,我和战友们一直在努力践行。现在,我们团做的最多的一件事情就是开展实战化训练,紧紧围绕着提高核心军事能力,进行从难从严训练,当前我们的实战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习主席在十九大报告当中指出,要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我也很自豪地告诉大家,我的团队是一支英雄的部队,我们部队可以说是空军最早组建、最早参战,在战场上立下过赫赫战功的英雄部队,当时还开创了活塞式轰炸机击落喷气式战斗机的先河,锻造了部队“威猛善战、所向无敌”的空中拼刺刀精神,我先介绍这么多,谢谢大家。
主持人袭艳春:谢谢刘锐同志。下面有请军委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参谋刘芳同志作自我介绍。
刘芳:各位媒体的朋友,晚上好,我是刘芳。我来自中央军委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是一名参谋。军委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是军委机关职能部门之一,主要职能就是负责中国军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今天特别高兴有机会和大家面对面交流。我出身于一个军人家庭,今年也是我本人从军第27个年头,其中有22年都献给了我所挚爱的国际军事合作事业。非常期待接下来和大家进一步交流。谢谢。
主持人袭艳春:谢谢刘芳同志的介绍。下面有请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教授王飞雪同志作自我介绍。
王飞雪:各位媒体朋友,晚上好。我是一名国防科技一线的十九大军队基层代表。二十多年来,我一直从事我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也就是北斗系统的科研工作。卫星导航,在座的各位都不陌生,我们多年来已经习惯了驾车出行都使用卫星导航来进行指引,这些年新兴的一些移动生活方式,像网购、快递,像我们点餐外卖、网约车,还有今年火爆的共享单车,背后都离不开卫星导航提供的精确的位置和时间信息。可以说,卫星导航已经和移动通信、互联网共同构成了我们信息化社会的关键的基础设施。
我们国家的北斗系统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正式立项建设的,我本人有幸,全程参与了北斗一号、二号和目前正在建设的北斗三号系统的研制工作,也亲身经历了系统建设中若干次重大关键技术瓶颈的突破,见证了我们北斗系统从无到有,覆盖区域从国土周边到亚太,再到全球这样一个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间,我所在的课题组也从三个人的小课题组,发展壮大成为目前国家北斗系统建设的主力单位之一。
卫星导航系统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经过了我们国家几百个单位、数万北斗人的共同努力。现在北斗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进入了亿万手机。作为一个北斗人,我感到非常自豪。
这次参加十九大,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非常有感触。今天有机会,也希望能跟媒体朋友们分享。谢谢。
主持人袭艳春:感谢王飞雪同志的介绍。下面有请陆军第74集团军某合成旅两栖装甲突击车车长王锐同志作自我介绍。
王锐: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好!我叫王锐,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基层战士,2009年入伍,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74集团军合成旅一名两栖装甲突击车车长。我们的连队是一支英雄连队,这些年我在我们连队先后参加十余次重大演训活动,7次夺得比武金牌,11次打破训练记录,先后被评为全军优秀共产党员,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所在车组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两次。今天晚上非常高兴能和记者朋友们在这里进行交流,希望记者朋友们多多支持我们的国防事业。谢谢。
主持人袭艳春:谢谢王锐同志。今天晚上我个人来看,可能是快门响起最多的一次集体采访,可能从一个侧面也能反映出大家对我们人民子弟兵的关注。下面我们就和大家来进行沟通和交流。按照惯例,提问前还是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记者提出的问题,我们还是会请翻译把问题部分翻译一下。请大家提问。
凤凰卫视凤凰网记者:我们注意到,在十九大报告当中,总结过去五年军队建设成果的时候,是用了“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来表述的。请问几位代表,如何理解这个新局面?在过去五年军队建设当中,你们又有怎样的体会和怎样的感受呢?谢谢。
刘芳:我先回答一下这个问题。10月18日上午,我和全体代表一道,在人民大会堂里,现场聆听习主席所作的大会报告,感到相当相当的激动,也是非常的震撼。报告开篇就说,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并总结说,过去五年我们取得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我们所有的代表对这个说法都非常认同。我个人的感觉,过去五年来,中国军队和其他各行各业一样,建设和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我是国际军事合作一线的一名工作人员,结合我工作的一些体验,我想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感受。
首先,过去五年来,中国军队的“朋友圈”是越来越大了,因为我们不仅稳步推进和大国的军事关系,也非常注重发展和周边国家的多层次、多领域军事合作。除此之外,我们还注意不断地拓展和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军事交往,同时中国也积极参与多边安全对话和安全合作。这样我们把一条条双边合作的线,逐渐结成了一个全球安全合作伙伴关系网络。所以我认为,在过去五年,一个全方位的国际军事合作新格局已经逐渐建立起来了。
我的第二个感受,我们和外军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互信不断加深。我和我的同事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过去五年来,我们不断建立和健全与外军的对话机制、磋商平台,以及信任建立措施等等。据我了解,目前我们已经与2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防务战略磋商机制,借由这些高端对话平台,加强了战略互信,促进了政策沟通。我们还努力通过信任建立措施消除安全风险,进行危机管控。比如,中美两军每年举行海上军事安全磋商。除此之外,这两年我们还建立健全了两个非常重要的信任建立措施机制,分别是重大军事行动相互通报机制,和海空意外相遇行为准则,这两个机制运行得也都非常好。
今年早些时候,中美之间还进行了首次外交与安全对话,建立了一个新的对话机制,就是两军联合参谋部对话机制。由此可见,我们与很多国家建立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沟通对话平台和渠道。这样有利于加深我们与外军之间的互信,避免误解误判。
第三个感受,国际军事合作的内容和形式越来越丰富。除了刚才说到的高层互访、磋商和对话之外,我们还有很多其他的交往,比如说军舰互访,比如说双边和多边的联演联训联赛,比如说人员培训合作、装备技术交流,还有非常广泛的专业交流与合作,包括后勤、军事学术、军事医学等等,非常广泛。除此之外,我们这些务实性的交流和合作更多地聚焦于战斗力的建设,如果我们能够看一下过去这几年我们军队对外交往的计划,可以发现,围绕战斗力建设所设计的务实性交流与合作占到六成以上。
第四个感受,我们在进行国际军事交流过程中越来越注重维权。我们这一行不光都是你好我好。关键时刻,必当有所作为。我们一定会用各种各样的力量和手段,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比如说,不久前,在中印边境锡金段发生的印非法越界事件,当然现在事件已经得到了妥善解决。但是当时,不仅一线部队在加紧进行针对性训练,我和我的同事也积极地与有关部门进行协商,与印方反复交涉。同时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及时发声,阐释中方的原则立场,解释历史经纬,为事件最后的妥善解决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五个感受,我们这些年所做的努力,有一个方面也是个亮点,就是中国军队的大国担当体现得越来越明显,主要是指我们军队更多地在国外执行维和、撤侨、抢险救灾、人道主义救援任务,努力为国际社会提供公共安全产品和服务,体现了我们的大国担当。
第六个感受,中国军队发出的声音越来越洪亮。过去这五年,大家有目共睹。中国军队越来越展现出一种自信和开放的姿态,尤其是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团队,十分活跃,经常及时地、主动地回应外界对于中国军队的关心和关切,适时地向大家解释我们国防和军队最新发展的情况,澄清不实传言等等。通过他们,讲好中国军队故事,传递中国军队声音,把我们的军队和外界、和民众拉得更近了。
我自己的感受就是这样,我觉得,通过我的经历,我完全认同报告中的判断,就是过去五年我们强军兴军确实开创了新局面。我想我们未来一定会有更好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
王锐:10月18号,我在现场聆听了习主席的报告。大家知道,也都学习了。我们国家在这五年来,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我们部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习主席讲,国防和军队建设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也结合自己的经验和体会,谈几点看法。第一,我们广大基层官兵对党中央、习主席的由衷爱戴和敬仰与日俱增,大家学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干强军事业、争当四有革命军人、争当习主席好战士这种氛围与日俱增,我们大家都相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习主席才能带领我们强军兴军。
第二,这两年,我们部队通过改革发生了很大变化,形成了“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这样的新格局。基层部队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向着合成化方向不断发展。
第三,我们部队这几年一直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练兵打仗、聚焦打赢,其他的一切问题都为这个战斗力标准让路,向着能打仗、打胜仗的方向靠拢。可以说,听了习主席的报告以后,感受很深。我想说的是,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为生活在这个好时代而感到自豪。今日之中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今日的中国军队能打败一切来犯之敌。谢谢。
迪拜中阿电视记者:请问中国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的王教授。王教授,我们都知道,十八大以来,中国在过去五年的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你作为军队的科技工作者,能不能谈谈,你认为科技兴军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主持人袭艳春:你的中文真好,你是在中国学的中文吗?
迪拜中阿电视记者:是的。
王飞雪: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次习主席报告有三个多小时,我们都聚精会神,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你刚才说的一点,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要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这是一个非常高的目标,听了之后非常振奋。主席还在报告中提到了一点,科技兴军。科技是核心战斗力,实际上明确说清楚了科技在战斗力生成方面的作用。我作为军队的国防科技工作者,我们的任务非常明确,怎么做到这个事情?其实我们这几天开会,我们的代表也经常在一起相互讨论这个问题。因为国防科技的进步非常快,新的技术层出不穷,我们感到新的技术革命扑面而来。在这种形势下,国防科技队伍怎么能满足这个任务,是我们考虑最多的事。我们感觉到,信心很足,但是任务艰巨,还需要继续努力。
中评社中评网记者:我的问题是提给刘锐代表。您是空军某团团长,您本人在执行远海远洋训练任务的时候,有没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如果有详细的具体故事能够跟我们分享是非常好的。
刘锐:谢谢这位记者提问,我们团在远海远洋训练的时候,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但是我们有能力应对,因为我们的飞行员经验非常非常丰富。我在这里特别想跟大家讲一下几个方面的变化。我们团是2015年3月份开始实施远海远洋训练的,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两年多了。从训练的频次来看,从最初的一年四次,到现在一个月多次。从机型来看,从最初的单一机型,到现在我们和其他机型进行体系训练,像战斗机、空中加油机、预警机、侦察机等等。
从训练方向上来看,从最初的飞越巴士海峡、飞越宫古海峡到现在一次性飞越两个海峡。可以说,现在我们的远海远洋训练已经常态化、体系化和实战化,目的就是提高我们的打赢本领,让我们更好地履行军人的使命和责任。谢谢。
日本共同社记者:请问刘芳女士,一直以来,中国军队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迎接了新时代的来临之后,你认为中国军队将如何加强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刘芳:首先感谢这位记者对中国军队的高度评价。确实是这样的,中国军队始终积极参与和支持联合国维和事业。可能很多朋友也都了解,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最大的出兵国,同时也是最主要的出资国之一。在多年的实践当中,我们已经累计派出了3.6万人次的维和军事人员,其中还有13位维和人员在一线牺牲了生命。上个月,我们刚刚完成了8000人规模维和待命部队在联合国的注册工作。所以我们已经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多贡献,将来还要继续做出努力。我想,在我们军队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代之后,当我们的国防能力提高到更高水平之后,中国军队将为国际维和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谢谢。
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记者:我想请问代表一个问题。我们知道有一句话,只有打造后天的军队,才能够赢得明天的战争。也就是说未来战争对军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是跟以前不一样的要求。那么想请问几位代表的是,你们现在在工作训练当中是怎样针对未来战争的需要来提升战斗力的?另外,我看到几位代表都非常年轻,也非常优秀,是不是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你们在军营当中成才成长有什么特别的经历?
王锐:我是一个来自基层的战士,对这方面可能了解比较多一点。在这次报告中,习总书记提出,新时代党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指出要建设一支世界一流的军队。我想,建设世界一流的军队,最关键的就是人才,没有人才,建设不了世界一流军队。这些年,我们部队在人才培养上也下了很大功夫。大家可能都注意到,每年征兵的时候,很多大学生应征入伍,还有一些有专业特长的特招入伍的士官,这些比较有专长或者学历层次高的人才充实到我们部队以后,给我们部队增添了很多新鲜血液,让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去打赢未来的信息化战争,或者高技术战争。
刚才央视这位记者的问题,说是个人成长的小故事。我们军人本来就是要打仗的,打仗就是要练技能的,没有这个是不行的。因为我是从一个兵成长起来的,我就讲一讲我的兵之初。
大家知道,拉练是部队的传统项目,我记得我第一次拉练的时候,当时规定要走七八十公里,背着三四十斤的背囊,穿着作战靴,提着武器,一开始走的时候很兴奋,以前没有经历过这个东西,但是我们看到老兵都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在走。等到后期的时候,我们这些新同志就感觉越来越走不动了。我的班长和连长一直在我身边鼓舞着我,激励着我,让我坚持到最后,我们很多战友都是这样走到最后的,都坚持下来了。回到连队以后,走了那么远的路,新兵的脚都比较嫩,一个个大血泡,我们连长、排长、班长这些骨干,一个手拿着打火机,一个手拿着针,给我们一个个挑血泡,当时我们战友都感动得流泪了,这件事我记一辈子。
我想说的是什么呢?我们部队人才的培养,不仅靠引进,还有我们组织的培养,领导的帮助、引导。这些对我们是有很大帮助的,这也是我们人民军队这么多年来的优良传统。
王飞雪:说一下我的体会。王锐是在兵营中成长,我是在校园中成长,我介绍一下我个人经历。我考大学就考上了国防科技大学,完成博士学位之后留下当老师,一直到现在。我们从事的是国防科技研究。刚才这位记者提到的面向未来的战争,我觉得,这次主席在报告中提到聚焦实战,实战就是指未来的战争。我们觉得,聚焦实战是非常关键的,科研有很强的灵活性,有很强的方向性,可以自由选择,也可以聚焦。作为国防科技领域的科研和一般领域的科研确实有显著差别,一定要聚焦我们国家和军队的重大需求。我们从事的科研,像北斗系统,就是在这样一种氛围中成长起来的。
我还记得我是怎么进入这个行业的。1995年的时候,我们国家已经开始正式建设北斗系统,当时美国和苏联已经建成了他们的卫星导航系统,效果非常好,应该说我们都非常想建一个类似的。但是中国当时的经济实力不可能建这样一个20多颗卫星构成的系统,那时候我们国家五年时间只能发6颗卫星。这种情况下,我们老一辈科学家没有放弃,他们创造性地提出来一种双星定位的原理,只要两颗卫星,就可以对我们国土周边实现定位。采用这样一种全新的方案,就带来了很多过去没有碰到过的新问题。
其中有一个叫快速捕获的难题,之前有十年的攻关论证,一直没有解决。我和我们团队,被这个难题所吸引,最终用一些新的技术,把这个难题解决了。我那时还是一个学生,就发现这样面向实战的问题非常有挑战,我们当时就从原来最热门的专业调整出来了,这一做就是二十多年。在这个过程中间,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增长,我们已经可以做十几颗卫星的北斗二号系统,现在正在做30多颗卫星覆盖全球的北斗三号系统。
所以,说到成才,首先一定要把个人的兴趣爱好、梦想、追求、理想和我们国家的、军队的重大需求结合起来。第二个是要敢于创新,很多时候,创新一定会面临很多挑战,因为没有人走过,特别是面向明天、面向未来,一定有很多无法仿造和学习的地方,这时候一定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第三个是要善于创新,作为科研工作者,要采用很多很好的方法,所有好的新的知识都要掌握。最后一点,一定要依靠团队,做这样的国防科技,一般都是难度比较大、规模比较大、时间跨度也比较大,依靠个人的聪明才智也许能解决一两个小问题,但是不能持续地解决真正聚焦实战长期面临的诸多挑战,所以一定要依靠团队。我所在的团队,最初是三个人,现在是三百多人,就是在面向实战中成长起来的。我们这个团队有一大批年轻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实战,成长得非常快。我的回答到这里,谢谢。
刘芳:我再补充简短的几句。我特别认同刚才王教授说的第一个观点,还得回到我个人的经历。我个人的经历其实非常平凡,我就是出生在军人家庭,通过高考进入军校,学习的是英语专业,毕业出来之后就进入了国际军事合作这个行业,一直做到现在。我觉得,我的经历其实平淡无奇,但是很幸运的是,在我从军的27年过程当中,结识了一大批非常优秀、非常敬业,让我自己敬佩的战友,包括在座的这三位。我从他们身上得到了一个最深的感悟,就是你个人的成才,你对成功的追求,一定要和更大的事业结合起来。说白了,就是一定要跟国家的发展和军队的发展结合起来。
我是这么想的,如果你此生的追求就是一个小确幸,如果你很快地实现你的目标,你会觉得迷茫,譬如说皮格马利翁的故事,你就没有目标了。如果你长期实现不了你这个小确幸,你会觉得沮丧;我认为一个人真的好的梦想,是让你百转千回、历尽艰险,而又难以割舍,乐此不疲而求之的东西。对于当代军人来说,这个好的梦想就是中国梦和强军梦。
刘锐:我简单说两句。刚才刘芳已经把我想说的话说出来了。我到现在参军已经二十年了,这么一路走来,回头看我走过的路,我觉得我自己也非常欣慰。实际上,跟我们当前提出来的中国梦、强军梦,还有我们的强军目标,跟我的人生轨迹应该说非常贴合。我这个人性格比较较真,但是我还有个特点,就是有梦想。我从小就树立了一个想当飞行员的梦想,我一直坚持了这个梦想,所以我实现了我当飞行员的梦想。我从小就树立了目标,我要当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在我的人生每一个阶段都有个小目标,我看到我的目标在前进。我一步一步走过来,每一次都能给我一个非常非常好的回应,我感谢我自己能够养成这么好的一个习惯,也感谢生长在这么好的一个社会环境,这么伟大的时代,有中国梦,有强军梦,谢谢大家。
主持人袭艳春:谢谢四位代表的回应,也和我们分享了他们的人生经历。继续提问。
意大利二十四小时太阳报记者:我的问题是,请问女性在中国的强军目标以及军队改革中,或者新的国防系统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
刘芳:我很愿意回答这个问题。中国有句老话叫巾帼不让须眉。我今天一进场,看到在座的媒体朋友有这么多女士,就知道此言不虚。其实在中国军队当中,我们女军人所承担的专业和执行的任务,类型已经越来越多样化,基本上在军队各行各业已经没有什么女性的禁区了。比如说我们有女航天员、女飞行员、女舰长、女科技工作者、女军事教育人员,很多很多,包括一线的指挥员,女士也越来越多了。而且我发现,很多女性参军报国,并不是一个功利的选择,是真正爱这份职业。比如有的人已经取得了博士学位,有的人在地方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是他们还是非常热忱地参加到这个大的集体中来。我是她们当中的一员,很自豪。这次出席十九大,也有很多女代表,她们来自各行各业,包括女军人的杰出代表。
虽然我们是女性,但是一旦参军,穿上这身军装,我们首先是军人,首先是战士。所以在报国的热情,还有我们精兵习武的高标准上,跟男士是别无二致的。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战友们并肩携手努力,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多做贡献。谢谢。
王飞雪:我补充一句,在国防科技创新上,女性也表现得特别突出。在我们北斗行业里面,就有女的总工程师,从火箭到地面系统的总工程师里也有女性。我的团队里,有非常多的优秀女教员、女学生,她们的表现,在科研领域,做得非常棒。我看男女完全是平等的。
主持人袭艳春:我作为女性的主持人,实际上也是感同身受的,我们很多女性的同事们都奋斗在祖国的各个战线上,在做着自己的贡献。继续提问。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央广网记者:这个问题想问来自空军的代表刘锐。这些年我们看到随着中国空军的建设取得长足发展,社会上也掀起了一股空军“招飞热”。很多年轻人的朋友圈里出现了很多像刘锐和他的战友们的酷图,刷了屏。请问你对于这些有志于蓝天梦,还有强军梦的年轻人有什么建议?如果他们想成为像你这么酷的飞行员,从现在开始需要做什么准备?
刘锐: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感谢你的夸奖。就三点吧。第一,锻炼好身体。第二,学习好文化知识。第三,随时等待着祖国的召唤。我相信他们一定会实现自己的梦想。谢谢。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国际在线记者:在不久前我们看到一个新闻,中国海军的“和平方舟”医院船在塞拉利昂救了一个新生儿的故事,我们也看到这几年中国军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际舞台上。我想问一下各位代表,在你们的工作中有没有跟这方面相关的一些故事跟我们分享一下?谢谢。
刘芳:我很愿意回答您的这个问题。的确是这样的,这些年来中国军队在国际舞台上的能见度越来越高了,而且中国军队到海外执行多样化军事行动也越来越常态化。您说的这个故事我也听说了,很感动,这个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其实这些年来,中国军队为国际社会做出的贡献有很多,执行的任务也很多。第一个方面就是联合国维和行动,有关的情况我刚才已经跟大家分享了,这里就不再重复了。总之,我们认真地履行大国义务,承担大国责任,始终是联合国维和事业的积极支持者和参与者。
另外一方面,我们致力于参加海外的灾难救援。因为中国本身就是一个灾难多发的国家,所以每当看到其他国家遭到自然灾害,人民遭受痛苦,我们感同身受,总是及时地伸出援手。有时候中国及时派出专业的救援力量、救援队伍,及时运送一些急需的救灾物资,使用各种手段、各种力量做出贡献。这几年来,如果大家留意的话,在菲律宾台风灾害、马航飞机失联之后的搜救行动,以及尼泊尔地震等等这些国际救援行动当中,都能发现中国军人的身影。
第三方面,还有海外护航行动。从2008年开始,海军陆续派出护航的舰艇编队,和多国海上力量密切合作,为亚丁湾海域提供护航保障。据统计,现在我们已经派出了26批次83艘舰船,为6300多艘中外船只提供了国际护航保障。
另外还有一个领域,就是到国外去参加人道主义救援的行动,包括您刚才提到的“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他们经常到国外去,给当地民众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我们还开出了“和平列车”。在2014年的时候,我们的医护人员前往西非参加了当地抗击埃博拉行动。除此之外,我们其实还有其他的一些形式来开展国际合作,提供公共安全产品,比如说在打击跨国犯罪、反恐等方面,中国军队都是力所能及地做出贡献,有的时候是出人,有的时候是出物资。
在这里我还想再补充一句。前面我们分享的可能只是一些枯燥的数字,但是我想提醒各位记者朋友注意,我们受领的每一次任务,我们提到的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中国军人,每一名军人的背后又是一个牵肠挂肚的军人家庭。这次我们出席十九大的时候,碰到其中一些代表,恰恰就是2014年曾经前往西非参加抗击埃博拉的医护人员,我们跟他们分享当时他们的经历,他们就告诉我们,接到这个命令也很紧急,开拔的时候,有很多送行的家属都是热泪盈眶。因为当时当地的条件很复杂,这个病也发得很凶险,确实有很多家里人担心这次告别就是永诀。当时当所有的国家都撤出公民的时候,我们的中国军医义无反顾,军委一声令下我们就过去了。我记得有560多名医护人员在那边参与当地人民的救治工作。听这次十九大代表之一的一位医学专家说,我们撤离的时候,560人是零感染的记录,所以他们不仅是胆大,而且艺高。听了这样经历的分享,一个是非常感动,另外为他们感到非常的自豪。我想,现在我们中国军队到海外去,执行这样的任务,体现我们对国际责任的尊重和履行,这样的做法一定会越来越常态化。我们将来随着能力的提高,一定会更多地提供这样的公共安全产品。谢谢。
澳门澳亚卫视澳亚网记者:请问,你们是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然后现场聆听了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的十九大报告,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刘锐: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十九大报告为我们强军兴军描绘了宏伟的蓝图,也规划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目标图和路线图。我现场聆听了报告以后,感到非常的振奋人心,感觉身上充满了力量。习主席在十九大报告当中说,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
十八大以来,我们团的军事训练工作抓得最紧的就是战斗力标准,练得最多的就是实战化训练。我们充分利用现在常态化的南海战巡、远海远洋训练,组织各种不同机型与海军联演联训。通过这些训练,我们的实战能力和联合作战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今后我们在实战化训练上还要加大宽度、深度、广度,也就是还要下工夫,真正做到习主席说的,能打仗、打胜仗。
十九大报告当中有一句话,要推进四个现代化,其中有一句,叫做武器装备现代化,这个我感受特别特别深刻。我们团还没有装备轰-6K之前,到西太平洋进行远海远洋训练这种事,放到那个时候真的想都不敢想。现在不光是我们的作战能力,我们的战斗力得到提高,作战半径也得到了极大延伸,尤其我们的作战手段得到了质的飞跃。所以说从某种角度上来讲,武器装备现代化可以催生战斗力的生成。
十九大报告当中还提到了要“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我们作为一线部队,作为一线的战斗员,我从内心来说,非常非常期盼我们军内外的科技工作者能够将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成果尽快转化和应用到武器和武器平台上面,为我们将来打赢提供有效的支撑。谢谢。
王飞雪:刚才刘锐团长提到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我感觉责任也很重。因为这次会上听到了报告,应该说印象最深的确实也是科技兴军。科技兴军,是我们的责任,我们目前的任务。从北斗系统来看,我们的系统这些年尽管取得了很多进步,但是我们起步要比国外的系统晚了二十年,现在还没有实现全球的覆盖,所以还有非常长的路要走。即使到2020年完成了覆盖,也不能歇口气,因为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快速演进,新的需求层出不穷,我们未来的万物互联、工业智能化,都对更高的定位和时间的精度提出了要求。这次报告中提出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的生活方式背后都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离不开时间和位置的高精度服务,这都给我们科技工作者带来很大压力。
王锐:那天听了习主席作的报告以后,真是非常振奋,感觉自己回去有很多事情要做。尤其是习主席讲的,我们的军队要在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这个规划有时间、有目标,听了真是振奋人心。这几天,我也自己算了一下,到本世纪中叶的时候,我大概六十岁,将见证军队由大向强的过程,所以确实我感觉非常自豪。
主持人袭艳春:请下一个提问。
解放军报中国军网、军报微博微信记者:我的问题想提给我们主席台就座的锐不可当的刘锐代表和王锐代表。党的十八大以来,军队正风肃纪,部队风气向上向好,两位“锐”代表都是来自一线,是一线的带兵人、一线的带兵骨干,请两位说说你们很具体的感受,也像刚才几位记者提问的时候所说的,也特别想听你们和我们分享一下你们亲历的一些小故事。谢谢。
刘锐: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您说的这五年的辉煌成就,跟我们作风优良是完全分不开的。现在你可以感受到,我们军队战斗力的成长,可以感受到我们军队的这种作风纪律,我相信老百姓在平时生活当中跟军人接触也是会有切身体会的。
就拿我们部队来说,这五年的发展确确实实是翻天覆地,尤其在战斗力方面。可以看到,从十八大以来,一直到现在,可以看看我们轰-6K进行训练方面,尤其是体系训练上面,尤其是在南海、在西太平洋的训练取得很大突破,而且利用这种训练的平台,我们的军人在这个过程当中得到了很大的锻造,可以说正在向习主席提出来的能打仗、打胜仗的目标进发。谢谢。
王锐:大家都知道,十八大以后,党中央狠抓正风肃纪,处理了一大批高级领导干部,像郭伯雄、徐才厚、谷俊山这些,确实是大快人心。习主席提出,“老虎”“苍蝇”一起打。他对我们基层部队的风气建设非常重视。现在基层部队风清气正、越来越好,正是一个干事创业的好时候。像我们基层一些涉及切身利益的事,比如说士官选举、立功受奖、考学提干这些事,可能大家看来是小事,但是对我们这些士兵来讲是比较大的事情,是比较重视的事情。这些事情都是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在这个过程中突出能力、突出成绩,只要你干得好,自然都会得到。就像今年我们士官选举的时候,很多人想转士官,但是只有一半的名额,在这个过程中,开展比武考核、比武竞赛,开展民主测评,看谁的民主测评分高,看谁的比武成绩好,体能好、专业技能好,最终就能留下来。最后走的没有任何怨气,留下来的都能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好好干。我就讲这么多,谢谢。
袭艳春:因为今天集体采访开始的时间比较晚,现在已经九点多了,所以我们今天可能不能再给记者更多的提问机会。但是通过这短暂的和大家的交流,大家会有深刻的感受,我们来自军队的党代表都是非常优秀的,而且也是有感情有温度的。我相信,我们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邀请来自军队的同志们和大家做沟通交流。今天的集体采访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四位党代表,也谢谢记者朋友们,谢谢大家。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