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汉正街”模式主要开创者郑举选:规规矩矩经营 成就买卖传奇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李晓笛摄(新华社发)

  “国家发展这么好,我以前想都不敢想,是改革开放成就了这个伟大的时代。”在日前的湖北省企业家联合会致敬改革开放的会议上,戴着黑色墨镜、胸前挂着改革先锋荣誉奖章的郑举选成为公众焦点。

  今年78岁的郑举选,是汉正街传奇人物。1979年,武汉市恢复开放中断了数十年的汉正街小商品市场,103名待业青年和社会无业人员经工商登记,成为首批个体经营者,郑举选就是其中之一。曾因“投机倒把”罪在看守所待了18个月的郑举选,拿出仅有的15元钱,买些鱼钩、顶针、钩针,堂堂正正摆起了摊。

  沉寂的汉正街,在这些个体户的叫卖声中,拉开了中国商品流通体制改革大幕,成为对内搞活的“天下第一街”。双眼失明的郑举选,也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找到了光明的前景,短短几年,成就“买全国、卖全国”的传奇。“当年,很多人质疑汉正街的创新是不是社会主义,我们也时刻担心再被当做投机倒把分子抓起来。”郑举选说。

  好在1982年8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的经验值得重视》,廓清了社会上的种种争议。随后,国家工商管理部门在汉正街召开现场会,对个体户提出了允许批量销售、允许长途贩运、允许价格随行就市的“三允许”政策。1984年5月,国务院又确定武汉为全国大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正是在1984年,郑举选在汉正街经营户中创下四个第一:销售额第一、纳税额第一、各种捐款第一、认购国库券第一。“我做生意就是规规矩矩、诚信为本。”郑举选说。

  也是在1984年,国家鼓励兴办侨资企业,郑举选受邀在汉正街开办武汉友谊华侨贸易部,并被推举为董事长,从个体户变成了企业家。他聘请一批老商业专家、会计师、律师等组成顾问团,实行岗位责任制,后来又探索股份制,每年年底给股东兑现分红。

  在郑举选等一批人带动下,汉正街市场流通经济发展迅猛。1985年,汉正街个体户达1542户,年销售额突破5亿元。

  得益于汉正街的发展,武汉市当时六城区商业零售、饮食、服务、修理网点发展到3万多个,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

  1991年后,因汉正街两次小范围的拆迁改造和企业承包合同期满,郑举选逐渐淡出了汉正街,但他的故事却在汉正街一直流传。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17日 07:13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田延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