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爬梯子换条幅,一天4次!基层仍陷岁末“迎检困局”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导读

  一切时间给开会让道,一切工作给准备材料让道。岁末年初,记者在基层调研发现,为了迎接年终的检查评比工作,一些地方仍然陷入“会海”,“拉个条幅表示重视,做个展板表示落实”屡见不鲜。会议开了不少,条幅挂了不少,但基层的真问题发现了没有,基层的真呼声听到了没有?

  爬梯子换条幅,一天4次

  “不是在开会,就是在为开会做准备;开完这个会,后面还有两三个会。”中部一位乡镇干部感慨,“会议室里坐一天,年关先过‘检查关’。辛辛苦苦一整年,考核不行全白干。”

  武陵山片区一贫困乡镇党委书记对半月谈记者说,越到年底,各种名目的评比检查越多,乡镇接待连喘口气的闲空都没有。“扶贫、河长制、冬修水利、安全生产、卫生整治、民政、宣传、基层党建、森林防火……”书记计数的手指快不够用了。

  这些“检查组”“调研队”“考察团”来自县、市、省各级。“都是上级部门,拿本地话说就是‘条条蛇咬人,个个得罪不起’。”

  会议筹备从什么着手?条幅。

  “不管什么事,条幅先挂上。”中部一名村支书说,当地有个“土办法”,听说有检查,立马准备条幅。“比如,最近考核扶贫成果、考评扫黑除恶成效,那么标语上墙、横幅上街,肯定得做啰!”

  乡镇干部感叹,每次迎检,领导布置中必有一条“营造迎检氛围”。于是,各地大路上有大横幅,小路上有小横幅,门口要有欢迎牌,座谈会要有接待手册。

  有的地方还要安排专门人随时更换横幅,一天来几拨检查队伍,就要在乡镇大门换几次。“最多的一天爬梯子换了4次。”中部一名镇长告诉半月谈记者。

  “上面认为,只有开过会才证明你们对一项工作足够重视”,所以哪怕基层人手有限得把几项工作的会议套在一起开,中途也得换几次不同的条幅。“方便拍照存档,也能让总结材料丰富一点嘛”——反正“领导来了先看材料”……

  迎检“窍门”多:走“领导路线”,设计“调研黄金线路”

  会议众多,检查频繁,一些地方逐渐摸索出一些迎检“窍门”。

  有的地方练就了一套材料应对多个检查的“本领”。“各项工作都要求总结,又都是集中在年底,只好弄出一个模板,根据不同部门工作要求,改改关键词,调调结构和表述,实质内容其实都是一样的。”中部一名村委会委员说。

  有的地方则走起了“领导路线”,针对前来考察的领导“量身定制”迎检方案。

  一名乡镇干部向半月谈记者透露了近期迎检的一个举措:前不久,当地的副县长来检查工作,他所在的乡镇无论是横幅上,还是橱窗里,都充分突出该副县长的相关工作和要求;最近,副市长来了,横幅橱窗又成了副市长的“形象之窗”。

  检查“扎堆”,是不是全都有必要?一些检查“走马观花”,到底能发现什么真问题,总结出什么真经验?

  一名在乡镇、县、市三级都有工作经历的干部告诉半月谈记者,县对乡镇一级的检查,其实就可以大幅度精简。“县与乡镇直接打交道,一年来工作干得怎么样,差距不足在哪里,平日差不多能随时掌握,何必年底再折腾一回?”

  尽管迎接检查占用了大量时间精力,基层还是不敢怠慢。为什么?

  “检查中如果得分低,实际工作做得再好都没有意义。”受访干部们介绍,一些检查工作,还是翻材料、开座谈、转一转“三部曲”,为了能有好的检查结果,一些地方只得把大量时间精力用在材料包装美化上,一些善于表达的基层群众,被指定为“座谈专业户”,调研路线,也琢磨出了相对固定的“黄金线路”。“没办法,搞好形式才有好位次。”

  如何摆脱“虚事实做,认真应付”

  “现在乡镇干部很多被检查压得抬不起头。”在田野调查中,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对一位参与接待的乡镇干部印象深刻,“从上班到下班,手机没有停过,嗓子早已嘶哑。”

  贺雪峰发现,当前,对基层干部的监督督查越来越严格,必须凡事留痕以备上级检查。“基层干部最重要的工作成了按上级要求整理资料、填报表格,虚事实做,认真应付。”

  放任此类问题,一些工作会出现异化。

  贺雪峰在调研中注意到,一些地方着力宣传的典型探索,“经验”只是鲜活在材料里,“先进”只是生动在展板上。中部某地,将“四议两公开”作为解决“低保指标分配、危房改造指标分配和党员指标分配”的“亮点”,但他和团队调研发现,在当地实践中,“四议两公开”几乎没有正式运行过。

  针对基层的“迎检困局”,湖南省社科院城乡一体化智库团队首席专家陈文胜认为,这类问题的根源是上级监督权和基层执行权严重失衡,改变需要上下联动,关键在上级。上级要优化检查思路和方式,多走“群众路线”,少进机关大院。材料要看,基层更要转,让人民“评卷”“打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才是第一位的。基层则要端正心态,杜绝逢迎,功夫放在平时。陈文胜建议:“最好明令禁止无谓的横幅、欢迎牌等。”

  受访专家及基层干部群众还建议,在检查时,多点“暗访私访”,少点“公开检查”,多点“日常监督”,少点“突击检查”。要做到“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要陪同,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看到被检单位的真实情况;同时,建立长期调研的制度化机制,避免一叶障目,从根源上杜绝“一次检查决定一年成效”“做的好不如检查中表现好”。

发布时间:2019年02月13日 10:54 来源:半月谈 编辑:田延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