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瑞(中)。新华社发
以岗位为课堂,勤奋学习,矢志创新。这是天津港人眼中的孔祥瑞。
作为人们熟知的全国劳动模范,40多年来孔祥瑞从一名港口工人成长为一名“蓝领专家”。他组织实施了220多项技术创新项目,获得10项国家专利,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超亿元。
这些年来,天津港的货物吞吐量飞速增长,已经从千万吨跃升至超过5亿吨,如今正在向世界一流的绿色智慧枢纽港口迈进。
“以前设备跟不上,压船是常事,眼看着门机出故障自己却不会修,心里甭提多着急了。”孔祥瑞说。
门机设备是保障港口生产、提高装卸效率的关键设备。从事装卸工作以来,孔祥瑞就把门机的基本性能和所有技术参数烂熟于心,每天记录设备运行状况,发现问题随时向专业维修人员讨教。几年下来,孔祥瑞不仅能操作,还掌握了维修技术。
“可以没有文凭,但不能没有知识。”孔祥瑞就这样把生产现场当课堂,把同事当老师,把死知识变成了活知识,又把活知识变成了真本事。
2001年,在天津港建设亿吨大港的过程中,孔祥瑞所在的装卸队承担了2500万吨货物的装卸任务。设备还是这些设备,人还是这些人,可任务量却增加了近30%。
孔祥瑞组织技术骨干集体攻关,通过“抓斗起升、闭合控制合二为一”的创新,成功挤出了15.8秒,每台门机平均每天多装卸480吨,使全年装卸任务完成了2717万吨,超过预定目标。这一操作法推广到天津港各码头。
2006年天津港“北煤南移”战略加快推进,孔祥瑞踏上了新岗位。在天津港南疆港区,他迎来了世界最先进的煤炭连续作业生产线。在没有先例借鉴、一片空白的情况下,孔祥瑞主动请缨,勇于担当,组织编写了全国港口第一本系统设备故障维修技术指南,将日常保养和维修的442项做法加以总结归纳,供一线工人解决“疑难杂症”,实用性强,深受欢迎。
2012年,天津港成立了“孔祥瑞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难题攻关,培养后备力量。身教重于言传的孔祥瑞,在天津港带出了一批年轻的“港口工匠”和技术能手,他用自己的成就证明了知识型工人的价值。
孔祥瑞获得过种种荣誉称号,但他还是始终保持着拼搏向上、创新不服输的精神。如今已经退休的孔祥瑞,仍不余遗力地把自己多年来的技术、经验传授给一线职工。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