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在患者病情滑向悬崖之前拉住他——记中部战区总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江晓静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图为江晓静(前)和战友们讨论治疗方案

  在中部战区总医院感染科的病房外,一名中年男子隔着厚厚的隔离门,向感染科主任医师江晓静深深地鞠躬,久久都没有起身。

  这是一名已经治愈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他赶到医院献血后,特意向江晓静隔空致意。

  “在患者病情滑向悬崖之前拉住他。”这是记者采访时,大家评价江晓静最多的话,这名患者,就是被江晓静从悬崖上拉回来的人。

  身处新冠肺炎疫情的暴风眼,江晓静用她的专业知识以及近乎严苛的细致,与团队一起努力,直到拿出一套精细的个性化方案,让患者从治疗到护理,从一日三餐到心理疏导,各个方面都得到精心呵护。

技术领头雁

  江晓静今年57岁,已经在中部战区总医院工作了34年。

  去年年底,中部战区总医院发热门诊就诊人数陡增。经验丰富的江晓静感觉到了危险,立即向医院建议启动《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方案》。

  2020年元旦,医院进入临战状态,机关、发热门诊、感染科、疾病预防控制科等全员停休。

  紧接着,医院火速扩建感染病区,抢建的感染2病区、3病区开科;成立一线指挥部,党委成员集体住进办公楼;全院进行传染病防治专业培训考核。

  “江主任是病毒学方面的专家,这次抗疫,她当仁不让扛起了冲锋大旗。”说起江晓静在病毒学领域的造诣,中部战区总医院疾病预防控制科主任王琼书连用了几个“特别专业”形容她。

  作为军内知名感染病学专家,江晓静近年来带领团队打赢过多次应对传染病的遭遇战。这次,作为医院传染病首席专家,久经沙场的老将却几次落泪。

  这种前所未见的冠状病毒,过往很多经验都无法适用。有的患者住院时已是重症,经全力抢救生命体征终于出现好转;有的患者上午还与医护人员聊天说笑,下午却突然出现呼吸衰竭,让人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自责的江晓静落泪了。

  面对一天500多人就诊的发热门诊,江晓静无法估测这其中有多少是新冠肺炎患者。但她知道,如果不及时收治病患肯定会引发更大的灾难。

  关键时刻,医院给予江晓静强有力支持,要人给人,要设备给设备,江晓静迅速振作起来,和全院专家一起深入一线搞会战。

  江晓静率领团队结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指南和武汉市其他大医院总结的救治方案,加上自己诊疗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撰写了《中部战区总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为后续进入一线抗疫的医生们提供了操作性很强的诊疗指导。

细致到严苛

  感染科的微信群里有几百张图片,上面详细记录着每名患者输液、喝水、用餐等入量数据,以及排尿、排便等出量数据。

  江晓静的严谨在医院是出了名的。护士站的留言板上记录的发热患者体温,不仅有定时的体温数据,还有日间最高、夜间最低和心功能不全患者每日不同时间段的出入量记录。

  护士长周勤每当说起江晓静,总是既敬佩又心疼:“她每次交接班都会询问病人的各种数据,有时候掌握得比我们还准。经常会不厌其烦地嘱咐医护人员,这是一个要求细致对待的病,要细点再细点。”

  从每天护理计划的落实,到不同患者各种液体的输入速度,她都盯得很认真,细致到严苛。

  感染科里有一台秤,江晓静要求每个病人吃饭前后都称一下,然后相减,记录病人吃进去的量,精确到克。病人饮水也要用烧杯精确到毫升,记录不能有半点马虎。

  为什么要这么精细?在江晓静看来,新冠病毒感染直接表现是肺炎,由此引起的并发症可能带来身体多个器官的病变,所以在治疗上也必须针对患者身体指标的不断变化,更加精准地采集信息,为一人一策综合施治提供依据。

  江晓静经常穿着防护服穿梭在各个病房间,仔细询问每一名患者的感受,分析他们不同阶段的病情变化,精细制定一人一策治疗方案。她每天都要把患者诊断数据捋一遍,确保能针对最新状态精准施治。

  她与团队一起努力,直到拿出一套很精细的个性化方案,力求让患者从治疗到护理,从一日三餐到心理疏导,各个方面都能得到精心呵护。

“红区”常见客

  江晓静负责的感染科出现普通转重症、重症转危重症的患者较少,她的绝招就是,死死盯住病情变化的窗口期。

  1月22日,科里收治了一位状态看起来很好,没有任何症状的中年人,各项指标都显示他是一名轻症感染者,但在江晓静看来实则不然。

  “肺部CT显示,他是多个位置均有感染,虽然目前症状很轻,但我们要特别关注。”江晓静要求必须对这名患者使用心电监护仪,每天要十几次查看各项数据。同时,叮嘱护士要对患者的面色、神态、呼吸频率,甚至一举一动进行严密监测。

  前4天,患者病情都很平稳。第5天早上,患者面色一下暗了许多,呼吸频率比平时高了一倍,各项监测数据都忽上忽下。

  窗口期出现了。江晓静马上组织人员对患者进行干预,提前采取了必要的治疗,患者呼吸慢慢平稳,面色又恢复了红润。

  感染科里有一名72岁的盲人患者,自身患有心脑血管、痛风等多种疾病,刚来时还不停地腹泻。在黑暗中听到楼道里的抢救声,让他产生了极度的恐惧,一度要放弃治疗。

  江晓静每天安慰他鼓励他,安排人跟他聊天。病人情绪不稳定导致病情加重的情况下,即使凌晨4点,江晓静也会换上防护服到“红区”查看。

  慢慢地,病人克服了紧张与恐惧,接受了医护人员的治疗,病情很快好转。

  1月是感染科接诊患者最多、最重的时候,当时对新冠肺炎的了解甚少,为深入了解新冠肺炎发生发展的临床过程,摸索个体化治疗方案,江晓静每天都工作到很晚。她时常在晚上查房后就在办公室里休息,凌晨一两点甚至更晚,还会在微信群中了解患者情况、跟进指导临床护理,随时出现在最危险的“红区”。

  在江晓静的带动下,感染内科没有一人临阵退缩。前来支援的呼吸科副主任刘海潮承担危重症患者的治疗和二线值班,指导呼吸机的使用;李军把妻子和孩子送回老家,全身心投入战斗;张艳琼因科室医生短缺,在哺乳期就主动承担值班任务,后来索性给孩子换成奶粉,自己搬进了科值班室;陈吐芬年幼的孩子生病了,但她仍坚守在岗位上。

  中部战区总医院政委卢海波评价说:“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江晓静生动诠释了‘直缘多艺用心劳’,也完美体现了‘心路玲珑格调高’,忠诚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10日 12:32 来源:法制日报 编辑:宿党辉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