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沿着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县金水河镇的边境公路行驶,群山绵延,一株株芭蕉树和橡胶树交替从车窗掠过,清明虽过不久,南国骄阳荡起的股股热浪弥漫在山谷间。记者全神贯注地盯着车窗外曲曲弯弯的国境线,中间没有隔离带,紧窄的地方就是一条小溪沟,几乎可以一跃而过,中越两国真是山连山、水连水。
忽然间,一抬头,公路前方出现了一队村民,7人左右,山风将带队肩扛的红旗吹得飘起来,骄阳下,村民们带着口罩,肩配红袖章,保持着巡逻的队形沿着边境线行进着。
图为金平县金水河镇隔界村村民防疫巡逻队
“这是村民自己组织的巡逻队,前头的村子叫隔界村,他们是隔界村的人,都是哈尼族。”同车的金水河镇向萍书记说。
“村民是什么时候开始组织巡逻队的?”
“哦,这个早了,大概在一月份春节期间吧。”
脑子里正犹豫着,要不要停车和巡逻的村民了解一下防疫的事情,车头已经过巡逻的队伍,奔向下一个垭口了。
转过垭口,老远就看见一顶蓝色的帐篷搭建在公路边,帐篷边上,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特别醒目。防疫以来,一望见公路边上这种帐篷就知道——卡点到了。
到帐篷跟前,下车,带着红袖章的村民迎了上来,不少人都认得镇上的向书记,但测体温、做登记,照做不拉。一问之下,才知道,沿着这条边境公路,隔界村村民设立了两个卡点,支部书记普义忠、村民小组组长高海正好都在这个卡点值守。
图为隔界村村民设立的疫情防控检测点
普义忠、高海,两位身材健硕、皮肤黝黑的哈尼汉子,都是2005年入的党,是67户、340人的隔界村领头人。
“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就设立了两个卡点,村民分成8个组,每家都抽人,24小时轮流值守。”高海说,“巡逻队一般有6至7个人,一趟要来回巡逻4公里。”
“防止疫情传进来,是大家的事情,村里一号召,大家都动起来,不讲啥条件。”普义忠说,隔界村对面是越南封土县会弄乡的波多村,哈尼族跨境而居,好多有亲戚在对面,“现在,走亲访友都停下来,想去的,想来的,劝劝都打消了念头。”
隔界村地处热区,香蕉是村民们增收的重要支柱,此外,还有木薯、黑姜等,前一阶段,因国内疫情影响,对外交通受阻,曾一度影响香蕉外销,眼下,交通恢复,香蕉收购回归正常,每公斤香蕉可卖到3元左右,且价格比较稳定,村民今年的收入有了保证。
说话间,几位巡逻的村民回到卡点,太阳下行走两个钟头,汗水挂满额头,喝水、歇脚,李军也在其中,他是隔界村1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之一,李军两个孩子都还小,家里土地不够,增收比较困难。
“没地种香蕉,收入是难点儿,但政府改造了我家空心砖房,住着踏实了。”让李军比较宽心的还有一点,就是政府对像他这样的边境村民每年都有一定的补助,“政府很照顾我们这些生活困难的人,巡巡线,守守点是我们应该做的。”李军说。
图为隔界村村民守护的中越边境线上的第62号界碑
“党政军警民联防联控在边境防疫中很管用,这里群众是基础,尤其像我们这里没有天然屏障,便道众多的地方。”向萍说,“隔界村这种村民自发巡逻、守点的,全镇和全县都很多,一杆红旗下,动员群众依靠群众,取得疫情防控的最终胜利,我们就有了底气。”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