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杨翼德到重庆市綦江区扶欢镇插旗村担任第一书记。
插旗村是贫困村,最低海拔230米,最高海拔980米,一个5.24平方公里的村落,落差达700多米,整个村就是一个山坡,地理条件恶劣,不利于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插旗村户籍人口508户1271人,在村常住人口仅有144户326人。村里的人想搬出去,外面的业主不愿意来,农业产业没人干。
树“狮口馋”大米品牌
插旗村,有种植水稻的传统。高海拔的气候、优良的生态环境,给插旗村的高山大米赋予了好口感。
2018年8月底,杨翼德在一次走访中看到贫困户运米出去卖,既费力又卖不出好价钱,心中便萌生了打造大米品牌的想法。
“我们必须有自己的品牌,才能推动产品变商品,实现好东西卖好价钱。”杨翼德将自己的想法在村干部会议上提出来,大家很有同感。申请商标的想法也得到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很快,村上以合作社的名义向国家商标总局提出了申请。
从此,插旗村的大米有了自己的牌子,叫“狮口馋”。
经过2018年的营销实践,杨翼德发现直接收购农户的米,品种不一,有的米碎,有的夹杂米糠和石子,品质参差不齐。
于是,插旗村2019年启动“狮口馋”大米2.0版,即采取统一种子、统一种植标准、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措施,保证大米品质,也推动当地大米零售价从过去每斤2.5元提升到目前5.5元。
2019年,插旗村销售大米4万多斤,村集体盈利5万余元。进入2020年,又销售大米近万斤,村集体盈利1.4万元,取得开门红。
“合作社+农户”扶贫模式
“人心齐,泰山移;人心散,搬米难”。在创建品牌之后,如何激发大家种粮的积极性,成为杨翼德思考的新课题。
杨翼德坦言,最开始,大家都对大米产业发展信心不足,担心卖大米没多大效益。
杨翼德建议采用“合作社+农户”的扶贫模式,即合作社以每斤3元的价格收购农户大米,并承担送货上门的物流费用。农户平时每斤大米售卖的市场价是2.5元,这样一来,能保障村民卖米每斤提升0.5元的收入。
2018年10月,杨翼德在媒体打广告,试营销大米,每斤售价3.5元,卖了5000余斤。村民有钱赚,合作社也不吃亏。
第一年的试营销,让大家看到了希望。
2019年春,合作社承诺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收购村民稻谷。全村34户村民与合作社签订协议,其中包括7户贫困户。
2019年,这种“合作社+农户”的扶贫模式得到推广。
“我们不管种多少,都有合作社帮我们收,而且还比市场价高,划算。”贫困户敖裕明算了笔账,市场上每斤谷子最高卖1.5元,合作社在家门口按每斤1.65元的价格收购,既方便群众又减少贫困户的运输成本。2019年,敖裕明种植水稻5亩,稻谷产量5000余斤,收入8000余元。
尝到甜头后,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合作社种粮,村里不少撂荒地被重新利用起来,成为村民们的“致富田”。
2020年,与合作社签订协议的农户增加到60户,其中贫困户达15户,有劳动力在家能种田的贫困户全部参与了进来。
线上线下同步营销
杨翼德借助自己在媒体单位工作的优势,从2018年开始就在媒体上对“狮口馋”大米进行宣传,起到良好效果。
为了壮大贫困村的帮扶力量,2019年4月,重庆市委组织部增派刘晓东为插旗村第一书记、綦江区委组织部增派驻村工作队员黄丰的陆续到岗,他们的加入让插旗村的大米销售之路更为宽广。
2019年,刘晓东联系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拿到了一笔9000斤订单;黄丰回到自己单位,倡议同事消费扶贫,购买“狮口馋”大米;杨翼德通过綦江区融媒体中心红蚂蚁商城电商平台,让“狮口馋”大米通过网络走上市民餐桌。
2019年在稻谷还没收割前,合作社就拿到了2万余斤的订单,“狮口馋”大米畅销区内外,真正走出大山。大米卖得好,村集体经济也不断壮大,村民们获得感不断增强。
2020年,插旗村建设“共青团示范田项目”,预计种粮效益将会更乐观,届时贫困户可以享受多重红利:即每斤谷种补助30元,种地资助1包价值近百元的复合肥,卖鱼分红,高于市场价10%卖粮,以及合作社整体盈利分红等。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