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一书记’,驻村不仅是人驻,更要情驻。不脱贫,不离村!”这是四川省宜宾市人防办派驻屏山县夏溪乡烂坝村第一书记张伟埋在心底的一句话,更是他开展驻村工作的“座右铭”。
2015年8月,随着精准扶贫的一声号角,张伟被派往屏山县夏溪乡烂坝村担任第一书记,至今已近5年。一直以来,他全身心投入,在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铆劲发力,化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破除了一个又一个瓶颈,交出了一张张骄人的“成绩单”。
修“幸福路” 圆“出行梦”
第一次走进烂坝村的时候,张伟还是有些吃惊,二组仅有一条通组的泥结石路,坡陡、弯急、路滑、狭窄、坑大,是这条道路的现状,出行十分不便,更制约着发展。“雨天水汪汪,晴天土飞扬”,不少村民用这样一句顺口溜表达着心中的怨言与无奈。
要致富先修路,只有修建村内道路才能打通烂坝村致富的最后一公里,结合了解到的村情以及村民诉求,张伟将村内基础设施完善作为帮扶的首要任务。
目标既定,张伟立即召集村两委干部召开会议,商议对该路段进行硬化。10万元的资金缺口是一大难题。张伟多方奔走协调,2016年春节前夕,这条长1.2公里的道路硬化终于在村民的期待中如期竣工。这件事,直接办到了村民们的心坎上,老百姓都说:“这第一书记,真是我们的贴心人啊。”
同时,张伟协调屏山县水利局等有关部门落实村基础设施项目,带领村干部和村民在大山里新建村组硬化公路10余公里、人饮水窖11口、人饮管网10余公里,圆了烂坝村民的“出行梦”“饮水梦”。
找“好路子” 鼓“钱袋子”
“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张伟时刻将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记心间。
为助力村民稳定持续增收,牵住发展“牛鼻子”,张伟和村干部一起,在多次研究分析基础上,结合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子”。经过多次考察,积极动员村民发展短、平、快养殖项目,如猪、牛、羊、鸡等牲畜。同时,他多次协调帮扶单位出资32万元,帮助烂坝村贫困户养鸡7140只、养猪120头。
考虑到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张伟从产业方案设计,到前往锦屏镇实地考察,再到项目资金论证,多次与村“两委”研究,决定组织全体村民发展“五月脆”李子,2019年贫困户董正艮李子产值达4万余元,群众看在眼里,种植李子的热情被点燃,纷纷加入到种植队伍中来。
“今年的李子产量不错,多亏了当初小张的多次劝说和帮助!”忙着给李子装箱的村民满脸幸福地说着。目前,烂坝村共种植李子600余亩,促进贫困户年均增收4000余元。
建“暖心房” 住“幸福屋”
村民们常说,烂坝村的巨变,是从第一书记张伟驻村后开始的。“到了烂坝村,我就是烂坝村的人。”张伟在与村干部第一次见面会上说,第一书记,就得沉下心、沉下身,到群众中去。
驻村后,张伟一有时间就到村干部、老党员和群众家中走访。
第一次来到杨绪兴和祝永兰的家里时,他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木结构、用泥糊的篱笆墙房子,四墙透风、随时可能坍塌,老两口如何度过这严冬!于是,落实易地搬迁扶贫解决安全住房,提上了他的重要日程。
经过测算,修建75平方米的住房需要约8万元,能享受的补助政策只有4.5万元,仍然有3万元的资金缺口,于是张伟到单位、进企业为杨绪兴争取到了缺口资金。紧接着,选址、设计、施工等由张伟全权负责一气呵成。2017年,老两口满心欢喜告别破旧的老房子搬进一座75平方米美观、整洁的安全住房。截至目前,43户农户(其中易地安置贫困户23户)搬进了聚居点,住上了新房子。同时,村里修建了一座700平方米的文体广场,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驻村时间一天天过去,从开始老少爷们嘴里的“张书记”,到现在的“老张”“小张”,张伟已经成了烂坝村地地道道的“自家人”。
迎接了2018年村退出、2019年县摘帽,今年又将迎来脱贫攻坚的收官之战,张伟也正信心满满地为打赢这场收官之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懈地奋斗着。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