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陈志松:自己吃“苦头”换群众尝“甜头”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名长期生活在市里的机关干部,告别熟悉的工作环境,告别幸福温馨的小家庭,一头扎进莽莽大山,投身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600多个日日夜夜,他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以一名扶贫干部的责任和担当,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让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驶上了“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快车道,他的名字叫陈志松。

  “要听的是老百姓的心里话”

  陈志松是安徽省池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一名干部。2018年4月,作为一名有着16年党龄的党员,他主动请缨来到国家级贫困县石台县的七都镇银堤村,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

  银堤村11个村民组1500余人,分散居住在绵延4公里的大山里。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信息闭塞。人均土地仅有0.6亩,主要经济来源只有1100亩的茶叶。长期以来,老百姓主要靠外出务工维持生计,每年外出的年轻人多达430人,占全村总人数的28.4%,是名副其实的空心村。

  “看到这些,我心里确实没底,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陈志松一边细致地熟悉村情,摸清基础设施、经济发展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一边找党员群众座谈和走访贫困户,了解他们的所想所盼。在一次党员大会上,73岁的老党员胡卓灿抛出一个问题:“陈书记,我们村通了公交,但没有站台,乘车不方便,能不能给我们建一个站台?”“行,我们驻村工作队来办。”陈志松认真地说道。不到2个月,在多方协调下,一个标准化的公交站台就建在了村口。

  “面对交通、通信等严重滞后的地区,一个小小的站台改变不了百姓落后的生活面貌。”陈志松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改变百姓生活的“民心项目”上。当他了解到山最深、路最远的黄家、团结两个村民组至今还无法使用手机的情况后,积极跑县里、市里,与相关单位 “磨嘴皮”积极沟通,终于拿到了移动、联通两家信号塔台建设项目。

  “所干的全是老百姓最关心的事”

  在通往茶芊村民组的路上,一座宽6米长32米的新落成大桥横跨茶芊河上,桥两端装有路灯,每个路灯上挂着一串红灯笼。

  谈起茶芊桥,茶芊村民小组组长陈金贵有太多的感慨:“老桥建于上世纪70年代,到本世纪初就成了危桥,两边没有护栏,连三轮车都无法经过,严重地影响了我们村民组生产生活资料运输和居民的出行。”作为一个村民组长,十几年前,他就呼吁要重新修建,但由于条件限制,迟迟没有重建。

  “我到桥上去看了,桥面已经烂得不行,维修起不到多大作用,只有拆除重建。”陈志松说。“但要重建,少不得要近百万元资金。这对一个村来说,不仅是个大项目,就是在全镇也是个不小的工程。”经过陈志松的积极争取,去年,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及石台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银堤村拿到了90万元建桥资金。

  大桥开工的时节正值盛夏,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和建设进度,陈志松顶着烈日,整日泡在工地上。从桥梁的设计到基础的定位,从施工的进度到材料的把关,每一个环节他都认真对待。施工现场随时可见他的身影, “那段时间,陈书记的全部精力都扑在桥上,虽然离家只有100公里,但他两个半月都没有回一趟家。”陈金贵看着建好的新桥动情地说道。

  在银堤村,公共基础设施薄弱并非一座茶芊桥,旱季村民生活饮用水供应不足、部分村组之间道路最后一公里还没有打通……陈志松把这些搜集到的问题,一一列出清单,逐一加以解决。打开他那本扶贫记事本:新建机耕路5200米,硬化渠道13200米,维修山塘9座,新建防洪坝410米、蓄水隔堰4道……一组组数字详细而具体。陈志松说:“村两委和扶贫工作队拧成一股绳,所干的全是老百姓最关心的事,这也是我们驻村帮扶的意义所在。”

  畅通脱贫致富的“主动脉”

  土地少,靠种粮食根本无法脱贫。陈志松通过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大户带动等方式,打造了“党支部+合作社+大户”模式,积极发展特色种植业。种植大户徐建军就是在他的鼓励下,通过流转200亩土地,走上了特色种植的路子。

  “主要是种植竹荪、贝母等中药和茄子、辣椒之类的有机生态蔬菜。银堤村有着毗邻铜陵、芜湖、黄山的区位优势,仅蔬菜的年销售收入可达到30万元。不仅我自己可以赚到一笔钱,更重要的是每年可解决当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就业,尤其是贫困人口的就业。”已经尝到种植甜头的徐建军这样说。

  在徐建军特色种植模式的示范带动下,银堤村山场、土地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全村富硒米、茶叶、粉丝、茄子、辣椒等农产品销售达32.4万斤,价值95.8万元。特别是茶叶,在各类扶贫政策的支持下,仅贫困户就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发展200多亩。像李桂林、李小林、李文龙这些大户,一年的年收入都有3万-4万元。

  陈志松在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经济的同时,还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一家定制家具企业。企业一落户就解决了当地三十名劳动力就业,其中贫困户占40%。“我每年在徐建军那里可以务工100天左右,每天工资120元,一年下来,我的整个年收入就超过了3万元。”与80多岁老母亲相依为命的贫困户李讯辉说出自己脱贫原因。

  道路宽了、路灯亮了、桥修通了、民心暖了,看到昔日的家园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老百姓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陈书记用自己的苦头,换来了我们老百姓生活的甜头。(作者单位:安徽省池州市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16日 10:37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微信公众号 编辑:宿党辉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