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警惕!“熟人文化”带来的泄密隐患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熟人文化”在中国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有的人遇到棘手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找“熟人”解决问题。在保密管理中也时常上演这一幕:遇到“熟人”讨要涉密文件或资料的情况,二话不说随手就给、点击就传,“熟人”的面子给足了,却给国家秘密安全埋下了隐患。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熟人文化”带来的泄密隐患的三起典型案例。

  上述三起案件,从表面看都是“熟人”惹的祸,当事人有着“雷同”的说辞:如果不是“熟人”,不会这么做,也不会受处分。这样看,好像帮了“熟人”却把自己害了,其实还没有真正从自身找原因。一个人犯错除客观原因外,主观原因是起决定作用的。这样看来,三起泄密案件的根源主要是:人情面前不讲纪律,人情面前不守规矩,保密工作监管不力。

  涉密载体管理因“熟人”关系而带来失泄密隐患的问题,应引起各级保密委员会的高度重视,各机关、单位要履行好保密工作主体责任,抓好涉密人员的教育、涉密载体管理和日常保密检查。

  首先,保密教育要做实。在设计教育培训方案时,要把保密法律法规学习与失泄密典型案例以及本机关、本单位保密管理存在的问题相结合,既要讲清保密法律法规和制度刚性的要求,也要通过失泄密典型案例,提醒大家保密是义务、是职责,失泄密是违法、是代价。

  其次,涉密载体管理要闭环。制定符合本机关、本单位保密工作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涉密载体管理制度,有效规范涉密人员在处理、使用、传递、复印、销毁等方面的行为;采取保密技术防范措施,加大涉密载体输出管控,实现涉密载体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抓好涉密人员保密提醒。

  最后,保密检查要常态。抓好机关单位保密自查自评工作,紧盯涉密载体各环节;定期或不定期对涉密载体进行清理,督促清退已经办结和使用完毕的涉密文件资料;规范涉密载体的保密管理,严格履行审查审批制度,严禁个人违规操作;开展经常性检查,重点检查涉密人员保管的涉密载体、使用的办公设备。

  让我们深刻汲取泄密案例中的教训,警惕“熟人文化”带来的泄密隐患,自觉遵守保密法律法规,筑牢保密思想防线,规范保密行为,进一步扎实做好保密工作。

工作实务学习专栏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30日 07:19 来源:“秘书工作”微信公众号 编辑:宿党辉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