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地各级人社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强化责任担当,加大精准扶贫力度,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人社力量。
青海:让人才招得来 留得住 用得好
近年来,青海省人社厅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发展特色产业、长期稳定致富,都需要人才”的重要论述,紧盯艰苦边远地区人才缺口,精准施策,力促人才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开通基层招揽人才“快车道”。持续加大对事业单位招聘的支持力度,放宽开考比例、双语、户籍等优惠政策,调整优化基层中小学教师、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管理制度和结构比例,鼓励优秀人才向基层聚集。明确6个藏族自治州事业单位每年拿出招聘岗位总数的5%定向招聘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其他事业单位优先招聘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2019年至今,全省事业单位共招聘7000多人,有效解决了艰苦地区招人难问题。
实行基层职称评审“双定向”。2019年,青海在省内6个藏族自治州农牧、水利、林草行业启动基层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工作,通过下放评审权限、放宽专业和科研成果、论文限制、单独划定部分职业资格考试分数线、参照高海拔工龄折算政策计算服务年限等措施,为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开通了第二条职称晋升之路,让6个自治州“自己评、自己聘”。全年,6个藏族自治州195名基层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双定向”拿到了职称、兑现了待遇,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层、留基层、为基层”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点燃脱贫攻坚“智力引擎”。开展博士后科技服务、专家基层服务、海外赤子为国服务等活动,邀请生态农牧业、环保、医疗卫生领域高层次专家聚集“三区三州”“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开展技术指导和带教帮扶。2019年以来,共邀请高层次专家43名,对接技术项目70余个,有力促进了智汇三江源、助力新青海工作常态化开展。在省优秀专家、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选拔中,对艰苦边远地区、基层一线和非公经济组织给予名额倾斜。2019年,8名艰苦边远地区、基层一线人员和3名非公经济组织人员入选。
配制人才扎根基层的“定心丸”。持续加大对贫困地区工资政策倾斜力度,通过提高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建立高海拔折算工龄补贴动态增长机制,完善乡镇工作补贴制度,落实四类及以上地区高定工资等政策,确保人才留得住。首次开展事业单位脱贫攻坚专项奖励,777名个人、183个集体获得嘉奖。为100个深度贫困村配备100名扶贫专员,提供待遇保障。
四川:为脱贫攻坚提供人力资源服务支撑
近年来,四川人社厅聚焦凉山彝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任务,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职能优势和专业优势,积极为促进稳就业保就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坚实有力的人力资源服务支撑。
精心部署,高位推进助脱贫工作。研究制定《关于加快构建“4+6”现代服务业体系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实施人力资源服务提升工程,发挥人力资源服务稳就业作用。制定《关于做好7个未摘帽贫困县劳动力外出务工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将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助力脱贫攻坚行动等纳入就业扶贫、技能扶贫、社保扶贫和人才扶贫系统推动。不断深化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420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参与组织开展劳务输出,全省上半年转移输出2380.1万人次。
精准对接,持续拓宽贫困人口就业渠道。组织中国成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人瑞人才等按月收集筛选省内外适合深贫地区贫困劳动力实际的岗位信息,做实做细“岗位需求”“岗位供给”两张清单,通过“四川公共招聘网”“四川e就业”“微信公众号”等广泛发布空岗信息。广元、乐山、达州、宜宾、凉山等地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积极开展灵活就业、“上门送岗”“进村送岗”“院坝招聘”,有效促进贫困劳动力转移。依托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聚焦本地受疫情影响较重、用工量大、担任重大项目的重点企业,分区域分行业开展用工监测、制度保障、联络专员等“点对点”服务,大幅提高招工用工精准度、劳动力资源利用效度。截至目前,组织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000余家参与疫情防控、参与“点对点”复工,“点对点”输送务工人员60万余人次。
精细服务,不断优化贫困地区人力资源供给。针对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劳动力文化素质不高、不通汉语等实际情况,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地方合作,采取双语教学、配备藏彝语翻译等方式,大力开展培训,全面提升贫困劳动力综合素质。上海外服、四川全盛、祥能人力、瑞人云等10余家服务机构为阿坝、凉山、甘孜州提供精准的人力资源服务,先后组织200余家单位提供就业岗位1.07万个,达成意向2700人。
新疆阿克苏地区
“五个精准”推进就业扶贫
近年来,新疆阿克苏地区推进精准化就业助力脱贫攻坚。截至目前,全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实现100%就业,就业稳定率达99.33%。
精准识别就业对象。地、县、乡、村四级人社部门联动,逐村、逐户、逐人摸清贫困户劳动力就业意愿、转移就业方向、基本技能,分类统计,建立实名制台账。
精准开发就业岗位。按照贫困家庭劳动力年龄、性别等因素推送就业扶贫岗位。统筹库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阿克苏纺织工业城开发区岗位,推动35岁以下劳动力在企业就业;统筹全地区农业用工岗位,为45岁左右劳动力提供棉田管理和棉花采摘等岗位;针对难以转移劳动力,通过发展“卫星工厂”,开发各类公益性岗位,实现转移就业困难人员就近就地就业。
精准实施就业培训。开展基本劳动素质培训、纺织服装企业岗前培训、短期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前,充分发挥农民夜校等村级阵地作用,算清经济收入账、社会保障账和教育账,开展转变观念培训,提升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积极性;转移至企业后,采取适应性岗位培训、师带徒、名师传承等方式,提升转移就业人员岗位技能。今年以来,实用技术、致富带头人、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各类培训已超万人,培训后就业96.3%。
精准提供就业服务。选送必须从贫困家庭转移就业人员储备中来,培训结束后直接进入工作岗位稳定就业。干部带队驻厂管理,工业园区建立转移就业人员服务站;定期对转移就业贫困家庭劳动力进行随访谈心,架设员工、企业、输出地、输入地之间的沟通桥梁,确保“输得出、稳得住”。
精准跟踪就业轨迹。组织专人不打招呼实地入户走访,真实掌握贫困劳动力就业状态、工资收入、困难需求。每周两次调度县市转移就业数据,对贫困劳动力就业情况进行全方位监测、分析,督促县市及时更新务工时间、工资薪酬等信息,做到账实相符。坚持转移就业人员信息系统管理、转移就业实名制台账、就业扶贫培训实名制台账、就业扶贫档案“四统一”,杜绝纸上扶贫和数字扶贫,提升就业扶贫质量。
湖北宜昌市人社局工作人员战疫扶贫两不误,化身社区药品“代购员”,帮助贫困群众、独居老人等困难群体平安度过疫情。图为工作人员正在代购药品。 李艳萍 摄影报道
近年来,湖南通道县发挥职业教育“扶智、扶技”作用,通过订单培养、工学推荐等方式,让贫困学生拥有一技之长,走上创业致富的新路子。图为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在学习汽车电机运用和维修技术。 刘强 摄
山东济宁市任城区人社局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产销一体化合作模式引导贫困农户建设特色瓜果种植大棚,图为近日,该局驻村第一书记(中)帮助农户进行田间管理。 卢林 摄
人社扶贫大事记
2018年8月
人社部印发《打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扶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进一步发挥人社部门职能作用,加大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社会保险、人事人才扶贫工作力度。
2018年8月
人社部办公厅印发通知,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助力脱贫攻坚行动。
2018年9月
人社部与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通知,在全国开展深度贫困地区技能扶贫行动,提升职业技能培训促进转移就业脱贫效果。
2019年1月
人社部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下发《关于深入推进技能脱贫千校行动的实施意见》,以技工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为主要工作载体,面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应、往届“两后生”和具备劳动能力人员,大力开展技工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实施“造血式”扶贫。
2019年2月
人社部启动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工作,面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单独组织职称评审,为“三区三州”专技人才打通职称晋升通道。
2019年3月
人社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助力脱贫攻坚行动的通知》,引导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通过劳务输出、精准对接等行动,全方位助力脱贫攻坚。
2019年5月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要求加大对贫困劳动力和贫困家庭子女技能扶贫工作力度,深入推进技能脱贫千校行动和深度贫困地区技能扶贫行动。
2020年3月
人社部办公厅、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贫困劳动力返岗复工“点对点”服务的通知》,确保贫困劳动力优先返岗复工。
2020年3月
人社部、国务院扶贫办召开大力推进就业扶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进一步部署做好就业扶贫工作。
2020年4月
人社部启动实施2020年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助力脱贫攻坚行动,聚焦贫困地区特别是“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和52个未摘帽贫困县,进一步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提高劳务组织化程度、助力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