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中国共产党的“十万个为什么”】周恩来为何会给韩红的妈妈改歌词?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党史学习教育专题

党史学习教育专题

  周恩来总理会给歌手韩红的妈妈改歌词?没错,这个今天看上去大破“次元壁”的事情发生在1964年。

  那年11月,全国少数民族群众业余艺术观摩演出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民族的业余文艺代表欢聚首都,将本民族的优秀艺术作品带上北京舞台。

  期间,一位从事裁缝工作的18岁西藏小姑娘,以一首《北京的金山上》博得满堂彩。这位小姑娘就是雍西,她正是今天大家熟知的歌手韩红的妈妈。

  当时,雍西代表西藏百万翻身农奴向党中央作汇报演出。谢幕时,领导上台和演员一一握手。根据《党史纵览》杂志记载,当周恩来走到雍西面前的时候,发生了一段有趣的对话——

  “你唱得很好。”周恩来说。

  “总理,我唱得不好。”雍西有些拘谨。

  “好就是好嘛!”周恩来爽朗说道。

  这时,毛泽东也高兴地对雍西说:“唱得好,你是跟谁学唱歌的?”

  雍西想也没想就回答:“是跟大喇叭学的。”

  毛泽东没听明白就又问了一句:“你跟谁学的?”

  看到雍西听不懂毛泽东的湘音,周恩来便给雍西“翻译”:“主席问,是不是你们西藏树上挂的那种大喇叭?”

  雍西点头答道:“是,后面有一大块儿磁铁,高音喇叭,挂在大树上。”

  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

  周恩来说,这首歌写得好,就是最后一句“我们迈步走向社会主义幸福的天堂”有些迷信色彩。

  当晚11点,代表团都已回到旅社,雍西突然接到了周恩来的电话。周恩来再次提出最后这一句能不能改一下。夜虽已深,但大家一听总理要改歌词,又行动起来,不过一时都想不到更合适的表述。代表团团长和带队老师很着急,一夜也没休息好。

  没想到第二天,周恩来又打来电话。他提议,能不能把末尾一句改成“我们迈步走在社会主义幸福的大道上”。

  大家慢慢琢磨了一下,兴奋起来。“走向”改为“走在”,“天堂”改为“大道上”,周恩来仅改动几个字,却把时代背景都交代清楚,使歌曲一下具有了现实意义,并让歌曲立意得到升华。

  此后,这首经过周恩来修改歌词的《北京的金山上》传唱中国大江南北,改变了雍西的人生轨迹,也成为西藏优秀文艺作品的杰出代表。

  这首歌也对韩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她音乐道路的“启蒙”。在她的第一张专辑中,韩红就选择翻唱这首意义深刻的《北京的金山上》。

  而“周恩来改歌词”,也成为中共党史上的一段佳话。其实,在百年中共历史上,这样的故事还有不少,如毛泽东等,都曾对文艺作品进行过“点睛式”、精益求精地修改。

  像是大家熟悉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其中的“新”就是由毛泽东加上的。

  这首歌的原词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但毛泽东听后觉得不妥:“中国已经有5000年的历史,而中国共产党成立才几十年。”“是先有中国还是先有中国共产党?怎么能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呢?”

  随后,毛泽东就加上了一个“新”字。自此,这首歌就改成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走进中小学生的音乐课课堂,成为与中共历史相伴的经典之作。

  在今天看来,《北京的金山上》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已是传世精品。而它们之所以“精”,在于都经历了艺术创作过程的“精益求精”。

  “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正如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所指出的,凡是传世之作、千古名篇,必然是笃定恒心、倾注心血的作品。

  当下和未来,要打造出经典的文艺作品,这种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精神,依旧必不可少。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06日 11: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宿党辉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