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中引用的名言。习总书记说:“古人讲,‘禁微则易,救末者难’。这些年,我们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从严治党新要求,提出并实践监督执行‘四种形态’,在高压震慑和政策感召下,一些犯错误甚至犯严重错误的干部,主动向组织讲清楚问题,得到宽大处理;一些游走在违纪边缘的干部受到警示,悬崖勒马、迷途知返;还有更多干部受到警醒,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真正体现了党的政策和策略,体现对干部的最大关心和爱护。”
“禁微则易,救末者难”一句出自南北朝时期范晔所著《后汉书·桓荣丁鸿列传》。这句话的意思是:抑制不良之事于萌芽阶段很容易,到酿成大祸时再来挽救就很困难了。
范晔(398年—445年),南朝宋史学家,字蔚宗,顺阳(今河南南阳淅川县)人。范晔出生于一个有着深厚学养的家庭中,其曾祖范汪、祖父范宁、父亲范泰,皆是名重一时的大学者。范晔本人自幼好学,博涉经史,是公认的少年才俊。南朝刘宋时代,范晔始出仕,历任宋武帝相国掾、彭城王刘义康府冠军参军转右军参军、新蔡太守、司徒从事中郎等,死前累迁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后因加入彭城王谋反阵营被处死。他自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开始撰写《后汉书》,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谋反罪被杀为止,写成了十纪,八十列传。原计划作的十志,未及完成。今本《后汉书》中的八志三十卷,是南朝梁刘昭从司马彪的《续汉书》中抽出来补进去的。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共195年的史事,它博采众书而进退允当,篇幅宏大而结构严谨,思想淳正而旨意精深,在众多的史学著作中是不可多得的精品,所以后世往往将它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举,合称“前四史”。
不过,尽管“禁微则易,救末者难”这个警句出自《后汉书》,但范晔实际上只是这句话的记录者。说出这话的人,是东汉名儒丁鸿。丁鸿,字孝公,颍川郡定陵县(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北)人,东汉开国功臣阳陵侯丁綝长子,生年不详,卒于公元94年。他早年师从大儒桓荣,学有所成后,又千里游学,增长了学问和见识。父亲死后,袭封父爵,在封地办学,受汉明帝赏识,被召入朝。汉章帝时,曾亲自在北宫白虎观召开会议,论定五经异同,史称“白虎观之会”。参与会议的除丁鸿外,还有贾逵、桓郁、成封等一些名儒,在这次大会上,丁鸿以其高才卓见受到汉章帝以及与会群臣的赞叹,被称为“殿中无双丁孝公”。此后遍历校书、少府、太常、司徒等职。任职期间,丁鸿曾多次对朝廷所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本篇所引用的“禁微则易,救末则难”,就是他针对大将军窦宪权势熏天、骄横跋扈的问题,建议和帝及早应对,以免给国家造成严重后患为主题的一封奏疏上的文字。
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把我们党建设好。因此,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是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坚决遏制腐败现象,就要做到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