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中国共产党的“十万个为什么”】“五一”“十一”的天安门广场,为什么要摆放孙中山画像?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资料图:10月1日,巨幅孙中山画像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节里,北京天安门广场上又一次竖立起孙中山的巨幅画像,如织的游人在此驻足瞻仰。

  实际上,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上,孙中山的画像就曾竖立在天安门广场。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每逢“五一”“十一”,在这处极具象征意义的政治地标,摆放孙中山的画像就成为一种惯例。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殊安排?

  这背后既源于官方节日礼仪活动的规范,更源于海内外中华儿女对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爱国主义者、革命先行者的敬仰。

  孙中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誓言“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为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探求救国救民的路上,孙中山为当时中国的积贫积弱痛心疾首,第一个响亮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始终给予孙中山崇高评价,将其伟大历史功绩概括为“一是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二是开创国共合作,导致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认为三民主义纲领、统一战线政策、艰苦奋斗精神是孙中山“留给我们的最中心最本质最伟大的遗产”,是“对于中华民族最伟大的贡献”。

  由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将自己作为孙中山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

  自1956年北京举行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纪念大会,毛泽东发表文章《纪念孙中山先生》后,逢“十”举办隆重生辰纪念活动的传统就延续至今。历代领导人在纪念大会上的谈话,则浓缩了不同时代的印迹。

  “铁路进青藏,公路密成网,高峡出平湖,港口连五洋,产业门类齐,稻麦遍地香,神舟遨太空,国防更坚强”,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之时,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曾以这一具有画面感的描述,来呈现中国共产党带领当今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所取得的成绩。

  百年前孙中山勾画的未来中国建设蓝图,如今已成为现实之中国,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飞跃甚至远超出前人的设想,足以告慰先辈。

  从实现民族独立、建立新中国,到走上民族复兴之路,从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到消除困扰千百年的绝对贫困,如今的中国,正如习近平所言,“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无论是天安门广场竖立的巨幅画像,还是高规格的纪念活动,中国共产党人对孙中山的隆重纪念,既是以庄重的形式向伟人致敬,也是向外界阐释百年大党如何在时代的传承中,完成前人未竟的事业。更重要的是,在弘扬与传承之间,民族复兴的合力在全体中华儿女之中得以不断凝聚。

  “什么时候都不要想象可以敲锣打鼓、顺顺当当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困难和风险去战胜。时隔近百年,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呐喊,言犹在耳。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十一”国庆节这样的特殊日子,延续在天安门广场摆放中山先生画像的传统,是缅怀和致敬,更是告慰与自励。

党史学习教育专题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07日 10: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宿党辉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