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遇见榜样① 宋书声:无声的选择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宋书声在《榜样3》节目录制现场

宋书声在《榜样3》节目录制现场

  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1928年出生的宋书声老先生也已至鲐背之年。

  他17岁参加工作,21岁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一辈子再也没有离开马克思主义。

  从晋冀鲁豫北方大学到民主德国马列主义研究院,从俄语到德语,他熟练掌握了马列编译最重要的两门语言,并将此作为了一生的工作。

  从1951年任中宣部斯大林全集翻译室翻译,到2005年从中央编译局离职休养,55年的马恩列斯编译,16年的中央编译局局长,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事业不断取得发展,他功不可没。

图为节目录制时宋书声从马克思像前走过

图为节目录制时宋书声从马克思像前走过

  谈及为什么选择编译事业,他说,“我是因为组织分配与马列编译结缘的,我认为作为党员,服从分配就是一种选择。党让我做编译,我就做了55年编译工作。”

  谈及个人的成就和贡献,他说,“编译马恩列斯著作是很严谨很专业的工作,不是靠一个人完成的,大家应该关注的是编译局这个集体,不要突出我。”

  如今,九旬高龄的他,游泳依然是不变的爱好,“还好”“可以”“我自己来”“不用送我”则如同他的口头禅,体现了他“兢兢业业为党做事,不为组织添麻烦”的严格自律。

   侧记1:“不要突出我”

  《榜样》节目录制前,网上查询宋书声老先生的资料,只看到寥寥无几的简单介绍。

  7月23日,节目嘉宾签到处,第一次见到老先生。九旬高龄的他,精神矍铄,思路清晰,不停催着陪伴前来的家人赶紧回去。

  节目录制期间,工作人员准备多照顾一下年事已高的他时,也是被各种“嫌弃”。

  吃饭时,问需不需要帮忙准备餐具之类,老人家回复,“我可以的”。

  吃完饭,问要不要送老人家去休息,老人家很绅士地欠欠身,“谢谢,我自己可以的”。

  儿子在家担心父亲,要来看望,被老先生一再回绝,“他来做什么,不用来。”

  持续好几个小时的现场等待,他安静地端坐观众席,问累不累,也总是“还好”“还可以”。

  现场排练,90高龄的他一次次从台下慢慢走上舞台,一遍遍调整、补录,我们看得心酸不已,他也从未有过一句抱怨或丝毫不情愿。

图为宋书声在节目录制现场

图为宋书声在节目录制现场

  “还好”“还可以”“不用送”“我自己来”,如同他的口头禅,贯穿了整个节目录制过程始终,除了把节目录制当做党交给的任务,认真了解工作要求以外,他常常安静地让人察觉不到他的存在。在他心里,作为共产党员,是不能给组织添麻烦的。

  即使在平时,聊天过程中,他也很少提及自己,针对记者关于他的采访,他也总是说,“大家应该关注的是编译局这个集体,不要突出我。”

  “之前中宣部的《朗读者》,现在中组部的《榜样》节目,之所以选中我,是编译局真的为编译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而我做过编译局局长,正好见证了这些事儿。”

  他说,“编译马恩列斯著作是很严谨很专业的工作,每一部著作都需要很多人翻译很多次校对,无法靠一个人完成,编译每一本书都是编译局整个群体做的工作,所有贡献都是整个编译局集体做出的。”“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这样,不是一个人做出的。”

   侧记2:老先生的选择

  导演和嘉宾进行话题交流时,问到老先生一个问题:您是1928年出生,17岁的时候有了第一份工作,21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请给我们这些后来的青年党员们讲讲,您研究了一辈子的马克思主义,当时您是怎么选择的?

  老先生想了一下说:我觉得应该实话实说,我是因为组织分配与马列编译结缘的,我认为做为党员,服从分配就是一种选择。党把我安排到哪里,我就去哪里;党让我做编译,我就做了55年的编译工作。

图为宋书声在节目彩排时与工作人员交流录制细节

图为宋书声在节目彩排时与工作人员交流录制细节

  其实,从1951年任中宣部斯大林全集翻译室翻译,到2005年从中央编译局离职休养,老先生不仅做了50多年的编译工作,期间从1980年到1996年,他还做了16年的中央编译局局长。“我可能是编译局做局长时间最久的了”,老先生骄傲地说道。

  这期间,他兢兢业业,心无旁骛,他说,“党让我做编译,我就安安心心把编译工作做好”。

   侧记3:“我还会修自行车”

  聊天过程中,谈起他钟爱的马克思主义,老先生总是兴趣盎然。有一次问道:是什么让您坚持做了一辈子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翻译工作,却始终不曾厌倦?

  老先生很认真地回答说:马列著作编译工作者首先必须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事业能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为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思想资源,就会在内心中产生更多责任感和使命感,将这项事业用一生践行好。

  他亲眼目睹并感受到了当时中国的积贫积弱、苦难深重,也看到了在艰苦求索的历史大潮中,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产生共产党,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他认识到并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并为此终生初心不忘、笔耕不辍。

  老先生讲到当年的故事:1942年,河北等几个北方省份同时发生旱灾、蝗灾和粘虫灾,粮食减产甚至不产,常常糠都吃不上,只能吃棉花籽、花生渣等,为了吃上饭,只好到铺子里当学徒修自行车,“所以除了做翻译,我还会修自行车。”

  后来,他在修自行车的过程中,遇到了党领导的军队,才跟着离开自行车铺,有机会上中学、大学。学俄文,出国学习,有了今天的生活。

  在当年的入党申请书中,老先生也写到这段故事:“几年前,我还在主人的铺子里替人家抡锤头拉锯子,但是后来居然进入了中学、大学,以至于能有今天,这一切都让我感到无限的幸福。”“我知道……共产党给我创造了这一切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不然,我不晓得我今天是在哪里,而又是在做什么。”

  如今,骑着电动自行车,带着相扶相依了一辈子的老伴去逛公园,是老先生最美的时光。

(《同学》工作室 郝金枝) 

在歌声中聆听“榜样”的故事

遇见榜样  认识榜样  图说榜样

“点赞榜样”系列述评

点击进入《榜样3》专题节目

点击进入《榜样3》专题节目

点击进入《同学》专栏 

点击进入《同学》专栏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08日 17:48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路平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