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现在讲第十九个问题:中国改革是一次制度革命。
中国改革,要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要改变不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上层建筑,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它具体地都体现为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是要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我们要在不断解决新问题当中,逐步形成比较完备的成熟的、更加定型的制度。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确立都是中国改革成功的标志。那么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符合人性的制度。人都是生活在一定制度中,即使两个人的交往,也需要一定的规则,需要一定的交往的习惯。这个社会看起来,它是由单个的人构成的,但是人的背后就是他们的习惯,他们的制度,所以人就是关系中的人,人的行为、人的生活,就取决于人处的社会关系。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他说,英国的资本家皮尔先生听说在澳大利亚那个地方资源非常丰富,非常容易发财,于是他就拿着5万英镑,带着300(3000)个奴隶,浩浩荡荡地满怀希望地到那里去发财,认为那里遍地都是黄金。但是结果怎么样,他没想到,这些奴隶一下船之后就四散逃走了。你想既然到处都能发财,奴隶干吗还听你吆喝?所以马克思说,可怜的皮尔先生,连一个给他打水的仆人都找不到了。他忘记了他在把奴隶运到澳大利亚的时候,把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也运过去。所以没有这样的生产关系,它就不存在剥削,就不存在奴隶和奴隶主的关系了。
邓小平非常重视制度,他说我们过去发生的很多的错误,出现的很多问题,当然和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仍然是最重要的。如果你制度好,那么坏人他就不能做坏事,他就无法横行。你制度不好,你好人做好事也难。这个制度还表现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习惯风俗。
在广西有一个小村子,记者听说有一个无人菜市场,他非常好奇,听说在那里,这个市场存在好几年了,也没有人拿了东西不给钱。这个记者就来到这里一探究竟。到那里一看,这个菜市场就在村子中间的一棵大榕树底下,摆满了蔬菜和肉。这时候,他看见有一个年轻人骑着自行车过来了,割一块肉,上秤上一称,然后掏出十块钱,放在一个盛钱的箱子里。他感到奇怪,这会不会有人拿了菜不给钱?旁边大榕树下,一些老年人在聊天。于是他就走过去,问有没有这种情况,拿了菜拿了肉不给钱。老人们说,平时农忙的时候,大家没有空看着菜市场,所以就形成了无人菜市,但是现在没有出现拿东西不给钱的。他说,拿东西给钱天经地义,大家都把信誉看得非常重,没人去贪小便宜。这是非常好的品格。为什么有这样好的品格?就是与风俗有关。大家买东西给钱天经地义,成为人们心中的一条法则、一条制度。公认的制度,大家都要遵循,那它就对人有很大的约束力。否则的话,你破坏了规矩怎么样,你会受到惩罚,在村子里抬不起头,要受到村民鄙视,谁还敢贪便宜?所以正是这样的制度规范、习惯风俗,造就了村民的这种诚实的品格,这种守信的品格。
人性它的自然属性都有利己性,都想满足自己的需要,追求自己的利益,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它是符合人性的制度选择,它肯定了人的需要和利益,肯定了人的自主性,赋予人主体的品格主体地位。我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法律制度等等这些,都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政治权利,给人民表达自己利益的机会。这是第一。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挥了人的潜能。中国制度在中国改革中发挥了人的潜能,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促进了人的发展。
我小时候生活在山东淄博条件比较好的农村,我家是一个工农结合的家庭,父亲是工人,母亲是农民。1982年的一个秋天下午,村子里召开村民大会,生产队长宣布说,我们根据上级的精神,今天要把生产队的土地承包给大家。当时气氛一下子就热烈起来了,有的很高兴,非常地踊跃;有的还有点担心,我能不能种好?以前都是生产队大呼隆地劳动农业生产。但不管怎么样,土地一分之后,劳动的热情马上就不一样了。早晨没有等到生产队长给你吹哨子,天还不亮,很多人就到田地里去上工。那时候我父亲下午下班之后,还来不及吃东西,就匆匆忙忙地到田里去劳动。村民们见面,连招呼都来不及打,然后又匆匆地奔向他自己的自留地。农民的积极性马上就高涨起来了,他的潜力,他的能力,就充分发挥出来了,只想着怎么种好地,怎么多打粮食。
邓小平就指出,改革的目标就是要调动基层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积极性,把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下放给农民,下放给企业,下放给基层,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就是要使善于经营的人能够有经营权,使善于劳动的人有劳动权,这样逐渐地,劳动、资本、技术、管理,都能够参与到生产活动当中,都能够参与到产品的分配当中,激发了人民的劳动活力,创造了效益。
第三个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人们改变命运的机会。改革开放前,社会成分非常简单,工人就是工人,农民就是农民,知识分子就是知识分子。我还记得,1977年是我们恢复高考的第一年,为农村的青年提供了好的机会,当时我姑姑就是我们村第一个考上中专生的。之后她当了护士,从农民变成了护士,变成了国家工作人员,改变了她的命运。1981年是初中,中专生开始招生,当然那是山东,可能有的地方时间相差一点,那么这也为当时优秀的中专生,提供了脱离农门的机会。
到了现在,我们获得了更加公平的教育机会,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讲,只要努力就有机会。它使人们不断地学习,谋求更好的工作,创造更好的发展机会。
这个问题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