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少年强则国强(详解版)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传统文化智慧

微信扫一扫 ×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传统文化智慧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这句话,是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的讲话中引用的。习总书记说:“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这就是《少年中国说》中所说的: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新陈代谢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未来总是由今天的少年儿童开创的。去年‘六一’时我说过,每个人都是从孩子长大的。实现我们的梦想,靠我们这一代,更靠下一代。少年儿童的心灵都是敏感的,准备接受一切美好的东西。‘自古英雄出少年。’为了中华民族的今天和明天,我们要教育引导广大少年儿童树立远大志向、培育美好心灵,让少年儿童成长得更好。”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的出处,是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其相对完整的上下文是:“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才气纵横,精力充沛,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涉猎,而且卓有建树。他一生著述宏富,其《饮冰室合集》凡148卷,计一千余万字。梁启超将民主进步之光带给民众,成为近代中国伟大的启蒙者。他是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旗手和执牛耳者,是影响那个时代的关键人物之一。他逝去虽已近百年,但却从未淡出中国人的视野,每次回望,我们都能够强烈感受到新的启迪与冲击。

梁启超故居——饮冰室

梁启超故居——饮冰室

  《少年中国说》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2月。梁启超作为戊戌变法的主要发起者之一,为躲避清政府追捕,流亡到了日本。此后的十几年,梁启超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日本。此时的日本,已经取得了“明治维新”的成功,国势可谓是蒸蒸日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此时的清政府腐朽衰败,正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帝国主义列强肆无忌惮地瓜分中国,一种摇摇欲坠的衰相弥漫在整个中国的上空。两相对比之下,许多日本人开始轻视中国,将中国称为“老大帝国”。梁启超对此心怀愤怒,动手写下了这篇雄文。文章驳斥了日本对于中国是“老大帝国”的污蔑,指出“老大帝国”乃是封建统治下的旧中国,而一个崭新的少年中国正欲在此“老大帝国”的腐朽躯壳中浴火重生,破茧待出。

  引文所出自的一段,是《少年中国说》的最后一个段落,也是整篇文章的高潮所在。在这个段落里,梁启超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认为希望寄托在中国少年的身上,相信中国少年必有仁人志士,能让中国取得崭新的生命与未来,使得国富民强,雄立于地球之上。文章写得气象万千、波澜壮阔,那种对于祖国的拳拳之爱,那种洋溢笔端的蓬勃朝气,那种锐意革新的进取精神,使每一个阅读者都会受到强烈的感染,为之感奋,为之热血沸腾。它是梁启超所有文章中传诵度最高的典范篇章,而作者自己也对它极其重视,将其视为自己“开文章之新体,激民气之暗潮”的代表作。

  正因为《少年中国说》所具有的那种摄人心魄的力量,所以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就被一代代的中国少年所传颂,成为激励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努力奋斗,造就一个少年中国的旗帜与号角。文章风行天下,其影响力所及,使得“少年”一词在清末社会变成一种时尚的革命名词,那个时候年轻进步的知识分子竞相以“少年中国之少年”或“新中国之少年”自称。1918年,李大钊等发起了“少年中国学会”,其规章开宗明义第一条即是“本科学的精神,为社会的活动,以创造少年中国为宗旨”。“少年中国学会”成立不久,南京、上海、成都等地,纷纷成立“少年中国学会”分会,并先后发行《少年中国》《少年世界》《少年社会》等期刊,读者遍及全国,盛极一时。毛泽东说,年轻时影响他最大的人就是梁启超,而他回忆当年投身革命,也有“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句子,从中不难看出《少年中国说》的影响。正如梅家玲教授所说:“由此可以看出,‘少年中国’在新一代知识分子中的影响。”。

  正像梁启超呼唤的那样,一大批心怀志向的少年,承担起了那一代少年的责任。辛亥革命,是一批年轻的军官和士兵发动的武装起义,推翻了老朽腐败的清政府,让中国从帝制走向共和。五四运动,是一批年轻的学生带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运动。新中国的缔造者们,如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也是在他们年轻的时候就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之中,最终让一个崭新的中国伫立在世界的东方。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少年中国”从梦想变为现实,而那一代“中国少年”投身革命、改造旧社会的使命也就宣告终结。与此相对应的一个标志,就是梁启超所指的“少年”已逐渐被“青年”这个词所替代。过去的“少年”,在现代汉语词汇中被称为“青年”,指的是15—35岁的年轻人;今天的“少年”,指的是7—14岁的孩子。今天的青年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已经不是奋起抗争、打破旧世界,而是坚定不移地沿着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意气风发地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的激情和力量。而今天的少年,则主要是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心有榜样,学习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美好事物,培育美好心灵;严格要自己,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点滴积累,养成好思想、好品德。

  还有一点必须指出,就是梁启超所说的“少年”并不单指年龄,更多的是一种心态,所谓“西谚有之曰:‘有三岁之翁,有百岁之童。’”这一点非常重要。按照梁启超的说法:“国之老少,又无定形,而实随国民之心力以为消长者也。”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古国,但正如冯友兰先生所说,所谓:“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斯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者也!”人们常说在不远的将来,中国会步入老龄化社会,但那只是年龄上的。只要我们心怀希望、朝气蓬勃,就同样是少年,而中国也就永远是少年之国与青春之国。

专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传统文化智慧

专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传统文化智慧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26日 11:06      来源:共产党员网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