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习近平继续在浙江考察。三天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此前,总书记明确提出,党中央决策部署的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都要抓好,党中央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都要完成,“不能有缓一缓、等一等的思想。”这次出京考察,传递风雨无阻向前进的坚定决心。
跨越时光 再访安吉
习近平此次浙江之行的第二站是湖州市安吉县。诗经有云,“安且吉兮”。这是安吉县名的由来。安吉产竹,素有“中国第一竹乡”之称。
2003年4月9日,习近平同志担任浙江省委书记约半年后,就曾到安吉调研过。他说,最早知道安吉的名字是在福建分管农村工作的时候,知道安吉的竹业经济发展得比较好。初到安吉,他就提出,“只有依托丰富的竹子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变自然资源为经济资源,变环境优势为经济优势,走经济生态化之路,安吉经济的发展才有出路。”
△安吉竹海。电影《卧虎藏龙》曾在安吉取景。
2005年8月15日下午,习近平再访安吉。他说,“从安吉的名字,我想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经济发展的和谐。”当时他调研的主题是民主法治建设,人们没想到的是,他首先讲的是生态环保。
△余村景区一隅。(总台央视记者黄京辉拍摄)
在余村,习近平听到了这样的故事。上世纪70年代,村里炸山开石矿,办水泥厂,发展得很快。但与此同时,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面对遮天蔽日的粉尘和多发的安全事故,余村人决心关停矿山和水泥厂,探索绿色发展新模式。习近平称赞余村人这一选择是“高明之举”。
△透过这些对比照片,能清晰看到余村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总台央视记者王晓东拍摄)
行过浙山浙水,思想逐渐升华。正是在余村,习近平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十多年后,习近平再访安吉。这是一次特殊时期的考察。和15年前那次调研异曲同工的是,习近平此次安吉之行关注的仍然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经济发展的和谐。
在余村,习近平看了什么?
30日下午16时,习近平的身影出现在安吉余村。他首先来到余村党群服务中心。
△余村党群服务中心坐落在群山环抱中。(总台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
15年来,余村探索了“支部带村、发展强村、民主管村、依法治村、道德润村、生态美村、平安护村、清廉正村”为主要特点的新时代乡村治理“余村经验”。
△2015年8月,为纪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提出十周年,余村专门在村头矗立起这块石碑。(总台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
在余村,习近平同村民们亲切交谈,了解余村多年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绿色发展发生的巨大变化。他专门走进村里的第一家农家乐——春林山庄。
春林山庄的男主人潘春林曾经在矿区开拖拉机运矿石。矿山关停后,他决心外出打工。没过几年,他发现村里生态环境明显恢复,群山苍翠,竹海连绵。颇有头脑的他办起了农家乐。
△ 潘春林(右一)全家人合影。(总台央视记者王晓东拍摄)
习近平走进院子的时候,潘春林全家正在做青团。
△雪里红、鲜笋和咸肉的组合,让青团咸香不腻。(总台央视记者李辉拍摄)
△在江浙地区,每年吃第一口青团,叫“尝春”。(总台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
潘春林带动了余村乃至安吉县开办农家乐的热潮。安吉县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发展集民宿、高端旅游综合体、特色小镇于一体的全域旅游,目前已初步形成良好的生态产业体系。
△安吉白茶的品牌价值已达41亿。(总台央视记者李辉拍摄)
为何在这个时机再访“两山论”发源地
《时政新闻眼》发现,在浙江,习近平还关注着许多像余村这样的村庄。
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2003年春节前夕,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曾专程到横坎头村考察调研。村里锚定“红色旅游”和“绿色发展”这两个主色调,发展成为浙江省全面小康示范村。2018年,总书记给村里全体党员回信,勉励他们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
△这是位于横坎头村的中共浙东区委旧址。
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把下姜村作为自己的帮扶点,先后4次到下姜村调研。如今的下姜村,已经成为“绿富美”的典范。2017年11月,下姜村村民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总书记寄来了亲笔签名的十九大首日封。
△青山绿水环抱中的下姜村,宛如世外桃源。
2003年6月,在习近平的倡导下,浙江在全省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从全省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湖州市长兴县长城村被苕溪环抱,水清岸美。
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指示,要认真总结浙江省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经验并加以推广。
2018年9月,“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荣获联合国的最高环保荣誉——“地球卫士奖”。
从余村、横坎头村、下姜村到中国的无数乡村,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以清晰看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源头活水。
△风景如画的杭州市桐庐县旧县街道合岭村。
为何要在十多年后重访“两山论”发源地?两年前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或许提供了答案: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边生态环境质量仍然很差,这样人民不会认可,也经不起历史检验。不管有多么艰难,都不可犹豫、不能退缩,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勇气、攻城拔寨的拼劲,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这些话语,与习近平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坚定誓言一起,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在2020年这个特殊年份的郑重宣示。
从人与自然的和谐,到人与人的和谐
离开余村,习近平前往安吉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调研。
△该中心于2019年6月投入使用。(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安吉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设置了导引、接访、调解三个功能区,从去年6月成立至今,已累计接待群众6515人次,化解率91.3%。
△在群众来访登记表中,能看到村民关于农药政策支持、房屋面积纠纷等问题诉求。(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在安吉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习近平详细了解基层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情况。2005年到安吉调研时,他即是以民主法治建设为调研主题,从人与自然的和谐谈到人与人的和谐。
△安吉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以群众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为目标。(总台央视记者段德文拍摄)
浙江既是“两山论”的发源地,也是“枫桥经验”的发源地。上世纪60年代,浙江枫桥干部群众创造了“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2004年,习近平在绍兴调研时指出,“枫桥经验”是“以人为本”的经验,就是最大限度地化解消极因素,调动积极因素,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2013年10月,他作出指示,要求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浙江建设县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正是“枫桥经验”在新时代的新发展,也是“最多跑一次”改革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创新运用。
△安吉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简介牌。(总台央视记者段德文拍摄)
此次战“疫”期间,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要求,完善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排查预警、多元化解机制,及时化解疫情防控中出现的苗头性、趋势性问题,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他还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要求教育引导农村广大干部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积极推进法治乡村建设。
莫道春光难揽取,浮云过后艳阳天。透过中国最高领导人对一座县城的重访,人们看到了中国人的矢志不移,也读懂了中国人的初心如磐。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