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950年12月初的一天,一份紧急文件呈上了毛泽东的案头。

  这是一份由联合国13个亚洲国家联合倡议的备忘录,由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向中国外交部转交。

  备忘录中,13国建议,朝鲜战场交战双方首先在三八线停火,然后通过谈判和平解决朝鲜问题。

  对于停火谈判的建议,毛泽东有着自己的判断:志愿军入朝参战后,连续取得两次战役的胜利,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已有溃败之势。美国此时通过联合国抛出“停火”信号,不过是想给 “联合国军”争取喘息的时间。

  早在11月30日,也就是第二次战役西线美军陷入绝境之时,眼见军事作战一败涂地,杜鲁门在记者招待会上扬言:美国一直在积极考虑使用原子弹。

  杜鲁门的核威胁没有吓倒毛泽东,反而让美国的盟友们大惊失色,世界舆论更是纷纷谴责美国试图扩大战争。

  对美国政府玩弄先停火后谈判,以争取时间准备再战这一手,毛泽东早已料到,并提出了对策。

  毛泽东指出:“我军必须越过三八线。如到三八线以北即停止,将给政治上以很大的不利。”

  为了不给敌人喘息的时间,打过三八线,以争取政治上的主动地位,就需要及时地发动第三次战役。

  军事科学院原世界军事研究部副部长 罗援:

  因为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毛泽东讲,如果不打第三次战役,从政治上对我们是不利的,所以第三次战役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政治加军事仗。

  就在志愿军积极备战之时,美国方面同样在调兵遣将。

  正在与家人一起欢度圣诞假期的美军将领李奇微突然接到命令,要他立即启程赶往朝鲜半岛,出任朝鲜战场主力部队——美第8集团军司令。

  1950年12月31日黄昏,临津江北岸,一发发炮弹划过天际,呼啸着飞向临津江南岸,拉开了志愿军入朝作战第三次战役的序幕。

  伴随着一声声的炮响,敌军的阵地上烟火升腾,志愿军将士们看到炮弹准确命中敌军阵地,兴奋地振臂高呼。

  炮火准备虽然只有短短20分钟,却是志愿军入朝以来规模最大、火力最强的炮火准备。

  炮火为志愿军战士们轰出了一条前进之路,炮击刚一结束,战士们不顾江水刺骨寒冷,跳入江中,展开冲锋。

  在严寒中,志愿军第39军第116师仅用50分钟就成功突破临津江防线,“联合国军”口中的铜墙铁壁,被瞬间击破。

  中朝大军跨过三八线当天,正值1951年元旦。

  这一天,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在伟大爱国主义旗帜下巩固我们的伟大祖国》的元旦社论。

  在这篇由毛泽东主席亲自修改的社论中,这位共和国领袖表达了自己对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信心:

  “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两个多月的英勇作战,证明了甚至在没有飞机坦克和很少大炮的条件下,最‘强大’的帝国主义军队也是可以击败的。”

  面对敌人的全面溃败,彭德怀决定,乘胜追击,向汉城进军。

  志愿军第50军接到任务后,立即向高阳进击,并在高阳以南的佛弥地截断了向汉城撤退的英军第29旅的退路。

  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 卢勇:

  当时我们的部队把英29旅给它冲断以后,就把敌人截下来,面临一个天大的难题。为什么?这里面有个坦克中队,是英国最先进的坦克。它是个重型坦克,战斗全重超过50吨。

  当时,志愿军的每个班只配备一根爆破筒和一个炸药包,直接摧毁坦克难度极大。

  战士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让敌军坦克停下来,不再发挥机动作用。

  经过观察,志愿军战士发现,英军坦克在上坡或者转弯时,速度会慢下来。如果找准时机,适时炸断坦克履带,就能让敌军坦克停下来。

  然而,爆破组接连两次尝试都未能成功。这中间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

  善于观察的爆破手李光禄发现,炸药包导火索过长,以至于放在公路上的炸药包经常会在坦克驶过后才爆炸。

爆破手李光禄

  为此,胆大心细的李光禄决定,将导火索从10公分截至3公分。这就意味着李光禄必须在3秒内完成点火、投送、撤离等一系列战术动作。

  这份珍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历史文件向我们讲述了李光禄爆破坦克时的震撼一幕:

  “爆破手李光禄沉着又勇敢,冒着那枪林弹雨不慌也不忙,测量好坦克距离和速度,十斤重药包送到公路旁,敌坦克眼看来到跟前儿,李英雄拉动了导火索,隐蔽在路旁。只听得轰隆隆震天一声响,这一辆旱王八炸死在路中央。”

  在中朝军队全线南下追击的过程中,志愿军第39军第116师第347团奉命攻占釜谷里,他们的对手是英军第29旅的王牌部队。

  兵力和火力均占优势的英军先后发起数次冲锋,7连伤亡惨重。几场战斗下来,只剩下连司号员郑起和其他十几名战士坚持战斗。

  英军一轮轮地进攻冲锋,一直冲到了离志愿军阵地只有40多米的地方。此时,战士们已经打光了全部弹药。

  面对即将涌上阵地的敌人,身负重伤的郑起猛然站立起来,从背上抽出军号,忍着剧痛,用尽全身力量吹响了冲锋号。

  时为第39军第116师第347团7连司号员 郑起:

  嘀嘀嗒,嘀嘀嘀……其实我那时候不知道哪来的那么大的劲呢。 

  硝烟笼罩的釜谷里,响彻着只属于中国军队的嘹亮号角。

  误以为志愿军增援部队发起冲锋的英军立即转身向后,一路狂奔。郑起一遍遍吹着军号,一直将敌人吹到公路上。

  郑起的冲锋号,为增援部队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最终第347团成功歼灭英军两个连。

  战后,郑起将这支吹退敌军的军号从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带回了祖国。

  作为国家一级文物,它被永久珍藏在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这支富有传奇色彩的军号,记录和见证着那段熠熠闪光的历史。

  在中朝军队的猛烈攻势下,第三次战役发起短短3天后,就对汉城形成了弧形包围圈,甚至汉江南岸也出现了志愿军渗透的迹象,坐镇汉城的李奇微意识到:从整个战略上考虑,必须放弃汉城。

  1月3日清晨,李奇微下令,“联合国军”全线撤至汉城以南组织防御。

  1月4日,志愿军第39军、第50军和人民军第1军团各一部先后进入已被美军完全破坏,笼罩在烈火浓烟和爆炸声中的汉城。

  占领汉城后,中朝军队继续追击数日,随后转为休整补充。

  至1月8日,第三次战役胜利结束。此战,粉碎了美国当局妄图争取时间、整军再犯的企图,打破了美方在三八线玩弄停火的伎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