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
1951年1月初,抗美援朝的第三次战役胜利结束后,志愿军一线作战部队极度疲劳,补给困难,难以继续作战。
1月8日,志愿军党委对各军下达休整指示,并暂定休整期为两个月。
就在接连取得三次战役胜利的志愿军和人民军转入休整的同时,美国当局也陷入了对是否撤出朝鲜问题的争论。
01 探明中朝部队弱点 “联合国军”发动反扑
刚上任不久的美第8集团军司令李奇微认为,虽然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一再后退,但部队主力却并未受到严重损失,仍有一战之力。
图:李奇微对军队进行视察
与此同时,经验丰富的李奇微还发现了志愿军的弱点。
军史专家 徐焰:
李奇微可以说是志愿军一个很狡猾的对手,他总结出志愿军两个弱点,一个是礼拜攻势,靠肩膀背点东西打一个礼拜之后,志愿军就前进不了了,就是停下来等待补给。再一个是月夜攻势,有月亮的晚间才便于发起进攻,太黑了也不行。
经过对美第8集团军的整顿后,李奇微于1月25日集中25万大军,发动全线反扑。
朝鲜战场上最严峻的第四次战役就这样打响了!
02 白云山血战 志愿军誓与阵地共存亡
在志愿军第50军军长曾泽生布下的防御体系中,第149师第447团的阵地正好卡在通往汉城的公路上。
作为北进汉城的必经之地,白云山成为了美军进攻的重点地区。
为攻占白云山,美军甚至出动了重型轰炸机,一颗炸弹炸出的弹坑足有五六米深。但即便阵地被美军炸成火海,第447团的指战员们也毫不退缩。
久攻不下,无计可施的美军竟然想起了心理战。
一天,一架美军轰炸机从第447团阵地上掠过,它没有像往常那样投下炸弹,而是从空中撒下了称第50军为“炮灰”,并诱使他们投降的传单。
美军的伎俩彻底激怒了第447团官兵,在随后的作战中,全团指战员们愈战愈勇,誓与阵地共存亡。
如今,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收藏着在白云山血战中,志愿军第50军司令部、政治部颁发给第447团的白云山团旗。
图:现珍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白云山团旗
第50军是辽沈战役中,由国民党起义部队改编而成的。然而面对兵力、装备均占优势的美军,这支由起义改编而来的部队却打出了让所有人叹服的战绩。
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 邵志勇:
当时,大家对第50军取得的战果感到特别吃惊,为什么一支部队起义以后,变成了能够在战场上与世界最强部队交手的英勇善战的部队呢?因为这支部队有了信仰,他们知道背后就是祖国人民,就是为新中国而战!
03 亲历者谈“火海战术” 揭露战争残酷真相
为了对付志愿军防御阵地,李奇微采用了“火海战术”。
所谓“火海战术”,就是美军利用火力优势,从地面和空中对志愿军阵地进行火力突击。
在持续不断的火力覆盖下,阵地上的志愿军战士往往要付出巨大的伤亡代价。
图:见证了这一残酷战术的老战士涂伯毅
这位老战士名叫涂伯毅。初见涂老,或许很多人都会被“吓到”。严重毁容的面部,是涂老在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中被美军投下的凝固汽油弹烧伤所致。
1951年3月,全身大面积烧伤、面部被毁、双手致残的涂伯毅被转送回国继续医治。
毁容、伤残,对一个年仅20岁出头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
图:涂伯毅年轻时照片
上不了战场,涂伯毅用另一种方式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此后几十年里,他克服肉体上的伤痛,用亲身经历告诉人们那场战争的真相。
04 运动防御撤出汉城 争取时间轮番作战
3月7日,李奇微发动“撕裂者行动”,目标是夺取汉城和向三八线推进。志愿军各部队一面开展顽强阻击,一面逐步向北转移。
运动防御作战的关键在于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而不计较于一城一地的得失。
图:彭德怀关于主动撤出汉城的4A级电报
在这封珍藏于中央档案馆的4A级电报中,我们可以看到,3月11日,彭德怀密电周恩来,“决放弃汉城,采取运动防御,保持有生力量。”
军史专家 徐焰:
彭德怀就是先放弃汉城,撤到三八线以北,缩短供应线,等待国内战略预备队到达再反击。因此呢,这个撤出汉城还是井井有条的。
整个第四次战役,是志愿军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防御作战,歼敌7.8万余人,把“联合国军”阻止在三八线附近。
更为重要的是,志愿军第二番入朝部队由此获得了宝贵的开进、部署时间,为第五次战役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