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总书记带来幸福年丨兜底实了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红红的春联、红红的灯笼,红红的日子、红红的年。

  伴着欢声、笑语、祝福,农历牛年春节的喜悦“犇”跑在神州大地。总书记牵挂的乡亲们,谈起如今的好日子,喜上眉梢,甜在心头。

  春节前夕,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热闹起来了。

  村民谭登周又请人重写了门上的对联:上联“九死一生靠政策”,下联“三病两苦有医保”,横批“共产党好”。这是他2018年重伤初愈时自己想的内容,几年来,这副对联年年更新,但一字不变。

  2018年3月,谭登周干活时失足坠落,丧失劳动能力加上巨额的医疗费让刚脱贫不久的老谭夫妇因病返贫。

  2019年4月15日,在重庆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谭登周家,从屋外看到屋内,详细询问老两口的生活和身体状况。

  得益于土地流转分红、医疗救助、低保兜底等,谭登周家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村里还给他安排了生态护林员岗位,老两口通过评议纳入低保,年收入能达2万元左右。

  曾经华溪村人最担心的生病、养老问题,如今都有了政策保障,村民们内心踏实。

  “学校就在我们家对面,大概用四五分钟就能到。”说起如今的上学路,四川凉山州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的某色拉作难掩激动。

  阿土列尔村被称作“悬崖村”。以前,孩子们为了往返于山底小学和山顶的村庄,不得不在海拔高差800米的山间顺着藤梯攀爬。危险的“天梯”,成了孩子们求学路上最大的阻力。

  “看到凉山州‘悬崖村’的村民和孩子们常年在悬崖上爬藤条,上山下乡,安全得不到保证,看了以后心情还是很沉重,也很揪心。”4年前,在参加全国两会四川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触动了很多人。

  2016年底,一条由6000多根钢管搭建而成的钢梯盘山而起。2020年5月,“悬崖村”8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进了位于县城集中安置点的新家,孩子们实现了家门口入学。

  哗哗——

  拧开水龙头,甘甜的洮河水,通过引洮工程,流入了甘肃定西市渭源县元古堆村。在2013年底前,村里的乡亲们吃水还多是靠几眼泉、几口井,大部分人家挑一担水要走半个多小时。遇到雨雪天,路特别难走,年年都有人为吃水滑倒摔伤。

  2013年2月3日,农历小年。习近平绕过九曲十八弯,来到海拔2400多米的元古堆村,走进八旬老党员马岗的家。

  缺水干旱是困扰当地脱贫的一大难题。习近平看到屋里的水缸后,特意端起一瓢水细细品尝,一口水下肚,他紧锁眉头……

  第二天,总书记专程来到渭源县引洮供水工程工地考察工程建设情况,叮嘱道,把这项惠及甘肃几百万人民群众的圆梦工程、民生工程切实搞好,让老百姓早日喝上干净甘甜的洮河水。

  水兴百业旺。得益于引洮一期工程,19万亩旱地变身水地,产业“遍地开花”。2018年,元古堆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万元,整村脱贫出列。

  源源不断的洮河水流进了陇中干涸的土地,也流进了老百姓的心田。曾经的“烂泥沟”村,蝶变为美丽乡村。

  春华秋实幸福歌。

  密实的民生保障网,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一幅“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图景越来越清晰。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16日 10:28 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石光辉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