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总书记带来幸福年丨产业旺了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初升的太阳,吐绿的新芽,新的一年,希望在田野上蓬勃生长。

  经过几代人一以贯之的接续奋斗,特别是经过2012年以来持续8年的全面脱贫攻坚战,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已经全部脱贫,贫困县已经全部摘帽,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憧憬即将变为现实。

  德胜马铃薯、伊春蓝莓、湘西柚子……这份“小康菜单”里,写满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产业扶贫、百姓脱贫的关心关切;田间地头、种植大棚、生产车间……在产业带动下,小作物成为带动农民致富的大产业。

  “这是我们柞水黑木耳,口感好,纯天然,每斤40元;这是我们培育的新品种,白色的叫玉木耳,每斤80元,金黄色的叫金耳,每斤150元……”

  春节前夕,在陕西省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农民陈庆海开办的农副产品营销中心,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老陈忙得不亦乐乎:“去年,我靠着小木耳,给家里添了小轿车,还开了商店,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了。”

  2020年4月20日傍晚,秦岭深处,金米村的木耳展销中心迎来了一位“特殊带货员”。

  直播台前,习近平总书记对着手机镜头点赞——“小木耳、大产业”。

  位于陕西南部的商洛市柞水县金米村,曾因“山上有金、地上有米”而得名,却因交通不便,土地稀少,成为柞水县有名的贫困村。

  为了拓宽贫困群众的增收渠道,金米村将木耳产业作为脱贫攻坚主导产业,通过创新推行“借袋还耳”“借棚还耳”木耳产业发展模式,将所有的木耳大棚和菌包认领到户,带动贫困户积极参与木耳产业发展。

  2020年2月,柞水县正式脱贫摘帽。靠着一朵朵木耳,金米村的贫困户迎来了致富的春天。

  春节期间,菏泽温室中的牡丹走进全国千家万户,装扮着大家的新年。

  2013年11月26日,在山东菏泽考察时,习近平走进尧舜牡丹产业园,了解牡丹开发情况,“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在于找准路子、突出特色”。

  几年来,菏泽深耕“牡丹”产业,如今已成为全球面积最大、品种最多、花色最全的牡丹生产、科研、出口基地和观赏旅游区,也是中国国家级牡丹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菏泽市牡丹区黄堽镇孟庄村的吕胜勤5年前把家里5亩多地进行流转,开始收租金、当工人。“每亩地年租金1800元,5亩多地一年就是9000多元。”

  按照牡丹花的生长需要,从春天开始忙,吕胜勤每年忙的时间不少于6个月,“每个月有2000元的收入”。

  以前,老吕全家包括5亩地在内的年收入只有3000元左右,如今土地流转金加工资,他们的年收入不止20000元。吕胜勤的生活“乐开了花”。

  正月里,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潭头村张灯结彩,喜庆祥和。

  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潭头村,村民孙观发一家老小热情邀请总书记到家里做客。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相向总书记报喜——潭头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9户,这些年全都参与了蔬菜产业发展,村里还建了个就业扶贫车间,2017年实现整村脱贫。

  总书记听了,不住地点头,并鼓励说,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近年来,潭头村通过发展富硒蔬菜特色产业,带火了乡村旅游。潭头村乘势成立了旅游合作社,村民入了股,很多村民在家里开起了民宿。

  富硒蔬菜、赣南油茶、赣南脐橙……一个个响亮特色扶贫产业在赣州蓬勃发展,成为贫困群众的致富之路、幸福之源。2020年4月,赣州市11个贫困县全部退出,赣南革命老区实现整体脱贫摘帽。

  总书记带来的幸福年,在稳稳的就业里,在增长的收入里,在扎实的保障里,在乔迁的新居里,在兴旺的产业里,在农民的笑脸里……在脱贫后的新生活里。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新的一年,新的起点——吃过破五饺子,我们迎来春节长假最后一天。就一壶“人民小酒”、品一杯安吉白茶,牛年里继续奋斗,让幸福的日子更幸福!

  延伸阅读

  总书记带来幸福年丨收入多了

  总书记带来幸福年丨农民笑了

  总书记带来幸福年丨搬新房了

  总书记带来幸福年丨就业稳了

  总书记带来幸福年丨兜底实了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17日 09:38 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田延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