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市委组织部
香山脚下的北京植物园,有一个林木茂密,溪水潺潺的樱桃沟。樱桃沟的南侧,有一个“保卫华北”的石刻。这儿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石刻呢?背后有什么故事呢?这事儿还得从1936年的暑假说起。
1936年的7月8日,北大、清华、燕大等200多名民先队员,一路唱着抗日救亡的歌曲,从北平城步行来到西山樱桃沟。他们在山坡上安营扎寨,在水泉边埋锅做饭,开始了军事夏令营活动。营员分成两队,展开激烈的攻防,漫山遍野,杀声一片。
训练归来,营员们就着山泉洗漱,靠着松树吃饭。小米稀饭就咸菜、窝窝头配青菜。条件艰苦,但大家热情高涨。樱桃沟里飘荡着《义勇军进行曲》的歌声。
以元宝石作讲台,营员们围在四周,聆听杨秀峰、黄松龄等教授分析抗日形势,向白乙化学习军事战术。他们热烈谈论红军北上抗日的消息;抨击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自编自演活报剧《打回老家去》。
一天午后,大部分营员休息的时候,北大学生陆平看见清华学生赵德尊正在樱桃沟水源头附近凿石头。随着锤子起落,凿声铿锵,一个“保”字已清晰可辨。于是,两人交替着,把“保卫华北”这4个最能表达全国人民心声的大字镌刻在大青石上。
一周的夏令营结束了,营员们相约:赶走日本侵略者、来日再聚樱桃沟。
历史翻过了抗日战争的一页,翻过了解放战争的一页,翻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初创的一页,进入到1974 年。多次听陆平讲述当年军事夏令营故事的子女,几进樱桃沟,终于在厚厚的青苔下,找到了这块抗日石刻。
他们除去青苔,捧来溪水,冲掉积沙,“保卫华北”4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又重现在青年一代的眼前。而今,“保卫华北”石刻继续向人们展示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激励着新时代青年不断开创祖国更加美好的未来。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