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专门来看青海湖 习近平不忘叮嘱这件事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湖光潋滟、白云悠然,飞鸟在辽阔的草原上空一闪而过,三五成群的藏野驴、藏原羚在远处或悠闲觅食,或追逐嬉戏。

  6月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又名“拉姆滩”的青海湖仙女湾,实地察看青海湖环境综合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成效。

  驻足于青海湖沿湖修建的木质栈道上,总书记指出,我之前去看了三江源、祁连山,这一次专门来看看青海湖,并深情嘱托:“要把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好、生态资源保护好,把国家生态战略落实好、国家公园建设好。”

  有着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长江、黄河、澜沧江3条大河发源地的“中华水塔”三江源和祁连山脉的大美青海,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既是丰富的生态资源宝库,又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2016年3月,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搞好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统筹推进生态工程、节能减排、环境整治、美丽城乡建设,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使青海成为美丽中国的亮丽名片。

  也是在这一年,三江源国家公园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地区生态保护从原来的应急式保护向常态化、持续性保护升级。

  同年8月份,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青海西宁市考察。在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总书记结合多媒体演示,听取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情况和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及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情况介绍。考察期间,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搞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时隔五年,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又对青海提出明确要求,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上走在前头,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青海的优势和骄傲,造福人民、泽被子孙。

  国家公园保护的是全国最精华、最珍贵、最核心的自然生态资源,是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地方。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具有全局性统领性和标志性的重大制度创新。

  如今,三江源、祁连山(青海片区)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已顺利通过评估验收。今年5月初,《青海湖国家公园总体规划》也通过了国家级专家权威论证。青海正在形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新体系。

  此次总书记专门来到青海湖实地察看环境综合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成效,可以说是对青海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验收”,同时也是鼓劲儿。

  6月的青海湖,成群的水鸟在水面游弋,发出阵阵鸣叫,成千上万尾湟鱼逆流而上,在青海湖补给河流湍急的水势下,一边游一边产卵,形成“半河清水半河鱼”的湟鱼洄游奇观。

  近年来,从青海湖裸鲤资源濒临枯竭到“鱼翔浅底”,从旗舰物种普氏原羚濒临灭绝到种群不断扩大,从面积持续缩小被担忧会成为第二个罗布泊,到水位连涨、大湖“王者归来”……“高原蓝宝石”青海湖正在展现出动人的自然之美,周边生态环境不断向好,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如今,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而生态环境是美好生活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底线和支撑。

  “青海对国家生态安全、民族永续发展负有重大责任,必须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负责。”总书记的嘱托着眼于人民幸福,也着眼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伟大复兴。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09日 19:38 来源:央视网 编辑:宿党辉 打印